【本報訊】體弱的長者也可以輕鬆健身練氣功。仁濟醫院及理工大學早前合作研發一套結合「八段錦」及「易筋經」的十式氣功套路,名為「仁濟易筋十段錦」。仁濟易筋十段錦分為站式和坐式,行動不便的長者亦可坐着練習。而研究發現,長者練習三個月後,認知能力及身體機能都有改善;參與練功長者的靜止心跳率由每分鐘76.4下,降至73.5下,認知能力提升了8.6%,比只閱報的長者表現更佳。
記者:歐陽子瑩
新創的氣功套路共十式,結合了八段錦及易筋經的動作,名為「仁濟易筋十段錦」。研究人員將兩套傳統氣功中的高難度招式剔除,再編成連貫及簡單的動作,可訓練長者的上、下肢肌肉、加強活動能力。仁濟易筋十段錦分為站式和坐式,行動不便的長者亦可坐着練習。
認知能力提升8.6%
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及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於去年3月至7月期間,邀請了116名60歲以上、身體較弱的長者進行研究。參與的長者平均83.3歲,逾八成人行動不便。研究人員將他們分成兩組,當中61人學習仁濟易筋十段錦,每周兩次,每次一小時,其餘長者則參與閱報。3個月後研究人員為兩組長者進行評估,發現練習氣功的一組身體機能有改善,靜止心跳率由每分鐘76.4下降至73.5下;練功組的認知能力提升了8.6%,對照組卻下降7.5%。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主任曾永康稱,新套路特別適合體弱的長者練習,「肌肉萎縮、腦退化老人家都啱」。他表示,易筋十段錦的一些招式與動物有關,學員練習時可同時訓練思維,「例如老人家可以用吓想像力,點樣好似雀仔咁出爪。」
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總經理黎國榮指,研究結果為新套路作為體弱長者治療提供初步支持,可作藥物治療以外的替代治療。仁濟社會服務部培訓了52名氣功導師,新套路現於護理安老院及長者日常護理中心推行。
仁濟易筋十段錦(坐式)
第一式
韋馱獻杵第一勢
第二式
韋馱獻杵第二勢
第三式
兩手托天理三焦
第四式
五勞七傷往後瞧
第五式
出爪亮翅
第六式
兩手攀足固腎腰
第七式
三盤落地
第八式
攢拳怒目增氣力
第九式
青龍探爪
第十式
背後七顛百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