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的明清民居消失才花了三十年,夾雜在不同年代建築的村屋群裏,屏山文物徑的十二座古建築鶴立雞群,顯得格格不入。走進全港最後的鑊耳屋和書室,尋找新界大家族的精緻生活,掛在屋頂、貼在牆上的裝飾有話說。
記者:邵超
攝影:蔡家輝、楊錦文
鑊耳屋 Life of Pi
一出天水圍西鐵站,就抵達屏山文物徑,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就在一公里之間。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跟他的父親,都在屏山坑尾村一間三百多年歷史的鑊耳屋裏出生,全港就剩這村中兩座。中國傳統建築兩側橫牆叫山牆,有三種形式,其中一種便是鄧達智形容像數學符號Pi(π)的鑊耳:「中國人按官階建屋,只有家族裏曾當官的,才可以建鑊耳屋。鑊耳屋是嶺南民居的代表性建築,由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圖案,若非大富之家也住不起。」生於1958年的鄧達智,在小學時代已擁有相機,七十年代出國讀高中前,忽發奇想拿起相機拍下自己成長的村子,誰知回來時村子已變了樣,照片裏沒有西鐵站和高樓,只有屏山河、農田、數之不盡的傳統民居,還記得上天井看后海灣的日落。
留不住 一片和諧
鄧達智說:「現在簡直是一片亂局。全村幾百年來的建築風格統一,由祠堂、廟、井、住屋,都用青磚、麻石等建築材料,顏色及模式相若,看着是一片和諧的景象。」變化來得太快,最初是在村外建屋,後來是拆掉舊屋重建,現在屋叠屋已無傳統美感,鄧達智感慨:「大家惟恐少拿一寸地,盡力把露台往外伸,影響巷道通風,害了人自己也沒益處。」大家都在拆,鄧達智卻選擇保留,住進祖屋。他曾經在一篇報道中說過,是祖屋留住了他。一個高中時代已出國求學的人,畢業後移民是常態,誰想到一次回港探望嫲嫲,突然留港工作,原來跟香港社會格格不入,躲進祖屋便渾忘一切,就此留住了。
變幻原是永恒,屋如是,人如是。鄧達智形容村子的生活不只是自己居住的一間屋,而是包括祖父母、父母、叔輩的幾間屋:「在一個社群裏成長,家不是關上門的家,打開門全村都是家的一部份。」
曾經 天水圍是獵場
走出家門,屏山鄉地域廣闊,共三圍六村,「三圍」即上璋圍、橋頭圍和灰沙圍,「六村」為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新起村及洪屋村,屏山文物徑串連多個古蹟,包括鄧氏宗祠、愈喬二公祠、覲廷書室、聚星樓、上璋圍、社壇及屏山鄧族文物館等十二個景點,當中覲廷書室和毗鄰的清暑軒,是鄧達智祖輩所建。父親是族中念卜卜齋的最後一代,然後是邁向公立英文小學年代,在愈喬二公祠興建屏山英文小學。鄧達智家中十六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六卻是長子。清暑軒的夏天,留下他跟祖父最親密的回憶:「清暑軒是招待賓客留宿的地方,祖父每次帶我來清暑軒,名為管束我念書,其實是hea,我在酸枝貴妃床上睡午覺,祖父就在鄰房辦事。」鄧達智是聽着田裏的風聲和雀聲睡午覺的,鄧達智懷念童年時的世外桃源,「天水圍昔日是一個鳥獸和鳴的世外桃源,何東爵士和早期港督每每來此騎馬狩獵,都愛留宿清暑軒度周末。」屋中灰雕、壁畫和木刻,以吉祥物或圖案為題材,你會發現,當中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無處不在。
古建築解密
中國人「不愛畫公仔畫出腸」,既是優雅地寄寓祝福,一幅灰雕動輒用上多種吉祥物或圖案,所傳達的訊息,組合可能多得需要放上雲端硬碟儲存。認出桂花、石榴、佛掌瓜等多子多孫含意的鄧達智,自問已對中國文化有所認識,惟古人腦筋急轉彎,也被很多圖案考起……
為我們解密的蘇萬興七十年代已在屏山「蒲」,現為古物古蹟課程導師。他指每個圖案都是一場文學的考究,仍有圖可依,建築群的佈局才是最大隱喻:「中國人立村,最佳的正中位置建祠堂,民居在東南,西北最差,所以建聚星樓。不是迷信,是按環境學來計算的。」
看圖猜意
村落古老建築的一雕一飾,看着精緻,背後的深意,你又知多少?
答案
1
檐口板上刻有「暗八仙」,即八仙所持法寶組成的紋飾,寓意長壽。
2
村中隨處可見,「五福臨門」之意。
3
有通風作用,竹條寓意竹報平安。
4
蜻蜓寓意清正廉潔。
5
蝙蝠的蝠與福同音,常說五福臨門:一壽、二富、三康寧,還有備一切美德及老壽而終。
6
繪畫題材不少是代表有閒有錢才能做的事。
7
花名柿花,與事字同音,捲雲有如意之意,湊起來便是事事如意。
8
桂花多子,鄧達智姐妹中以桂字做名,寓多子的意思。
9
民間傳說孔子誕生日,有麟吐玉書,另有麒麟送子的含義。
屏山文物徑
地址:元朗屏山坑頭村、坑尾村和上璋圍
交通:西鐵天水圍站E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