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東部小國塞浦路斯的銀行不管是今天或明天或甚麼時候真開門營業,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擠提,是一眾小存戶逼爆銀行大門想盡快拿回自己的存款。然後這場擠提風波可能一直向西蔓延,從意大利到西班牙都有民眾湧向銀行提走存款,令一度平靜下來的歐債危機再次惡化,並且演變成歐洲銀行危機,撼動整個歐盟以至全球金融體系。
提出這個末日光景的不是我,而是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他得知歐盟、IMF提出的塞浦路斯拯救方案後立時在網誌上示警,認為這個形同沒收存戶存款的方案將會直接動搖歐洲各國居民對銀行體系的信心,驅使他們變得恐慌,後果可能是難以收拾的亂局。
差不多變成末日博士的克魯明的預言未必會真正實現,但歐盟的拯救方案實在無助解決問題,反而是在添煩添亂。先說一點背景。塞浦路斯是歐元區最少的成員,經濟體積不過佔歐元區的百分之零點二,人口還不到100萬。她的債務情況當然嚴重(大概是GDP的100%左右),但實際金額不過幾百億歐元,只要歐洲央行或IMF承諾拿出一百多億元左右讓她周轉,塞浦路斯就能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只是,財大氣粗的歐元區龍頭德國及IMF高官們卻愛把問題複雜化,想借塞浦路斯的危機作為教材,顯示他們不會讓納稅人獨力承擔救市責任,顯示他們認為解決危機責任人人有份。就是在這樣的考慮下,他們對救助方案定下辛辣條款,要求把錢存放在塞浦路斯銀行的存戶包括為了避稅的俄羅斯及英國客人分擔救市費用,收費的形式就是徵交一次過的存款稅。目前政府還未最後確定稅率(可能從3%到15%),也未知會否豁免存款十萬歐元以下的小存戶,但對任何存戶來說,存款稅等於政府強行沒收資產,等於存款不再穩妥,他們怎會不第一時間到銀行拿走存款,避免損失呢?所謂解決危機的方案不是反而引發更大、更即時的動盪嗎?
從原則上看這個方案也有重大不公平之處。銀行存戶不是投機者,不是銀行的股東,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因為保安或交易理由必須把錢存進銀行,以方便收支。換言之,他們並不是投資者,不是因為追逐利潤而冒風險。現在政府居然要懲罰他們,把救市的費用轉嫁到他們身上。這無論如何不能算公平。
長遠而言,方案將會大大削弱塞浦路斯的經濟發展,令她無法再成為離岸存款中心,吸引外資及外國存款,甚至令本地人也被迫把資金存到其他地方的銀行。這樣下來,塞浦路斯只有回到捕魚經濟年代,只有坐看經濟不斷萎縮。她憑甚麼清還欠下的百億外債呢?
想來想去實在不明白歐元區及IMF是在救這個小島的居民還是害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