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越來越苦。樹仁大學進行「生活苦困度」調查發現,七成市民認為香港人生活痛苦,根源來自住屋和物價問題;家庭月入介乎1萬至2萬元的夾心階層最無助,痛苦指數高達2.9分,逼近危險警戒線3分的水平。
住屋物價最令人痛苦
樹仁大學經濟與民生研究計劃上月訪問了1,500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七成受訪者認為港人生活痛苦,以4分為最痛苦,痛苦指數2.85分。當中家庭月入1萬至1.5萬元的群組最叫苦,指數達2.93分;介乎1.5萬至2萬元的群組也有2.9分。調查也顯示,分別有三成六和三成受訪者認為,住屋和物價最令港人痛苦,三成二人指食物和住屋上漲最影響生活。
「我覺得(香港人)最大痛苦係住嘅問題同有比較。」任職議員助理的陳紹銘說,基層住屋越見困難,但有人不斷炒賣豪宅賺錢,這種貧富懸殊最令港人痛苦。他現時月入約2萬元,坦言也難置業;同時面對通脹壓力,最近九巴又加價,「過去一年食物都加價超過一成」。
負責調查的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系主任袁偉基直言,家庭月入介乎1萬至2萬元的夾心階層屬怨氣最多一群,「要交稅,又冇乜(政策)優惠」。他批評政府沒有抗通脹良策,上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僅着重經濟就業,靠「分餅仔」安撫政黨,「唔係真係安撫市民」。
有七成港人活在痛苦中,袁偉基不感驚訝。他指現時社會充滿負面氣氛,樓價高、通脹加劇,加上自由行分薄社會資源,市民怨氣指向政府,「覺得政府可以去解決,但冇做到」。
他不諱言若經濟下滑,觸碰越積越深的民怨,或會重現2003年7.1大遊行,「再係咁繼續落去,梁特首會唔會腳痛呢,我唔知啦,但有個風險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