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好嘅唔靈醜嘅靈」,上周一在此預測,當發展商削售樓目標,繼而減價賣樓,之後便會出現蝕讓盤,估不到僅相隔一星期,日前油麻地御金.國峯便出現「第一滴血」,計及釐印費與佣金蝕近130萬元。
用09年3月做起點以「蝕讓」一詞搜尋,單計《蘋果日報》,09年3月至2012年3月的三年間,有371篇報道有「蝕讓」一詞,絕大部份與賣樓有關,如09年11月「長沙灣『四小龍』零成交美孚炒家蝕讓離場」;又如2010年12月的「名城炒家蝕沽銀湖填氹、多個新盤明春上會恐再掀蝕讓潮」;到2011年1月,連豪宅也不能幸免,「半山壹號流血不止三房蝕近200萬沽呎價穿萬元」。
隨着各國「大印銀紙」及內地人湧港買樓,樓市於2012年初開始急升,與蝕讓相關的報道才大幅減少。歷史的確是一個循環,樓市有升自然有跌,市場會自行尋找平衡點,但「放水」始終有盡時,「辣招」下內地人湧港買樓豪情亦不復見,今次結果會如何呢?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