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玩命六壯士 偏向北極跑

BIG SPENDER:玩命六壯士 偏向北極跑

去北極看北極熊及極光,很酷。但去北極跑馬拉松,又會是怎樣的一回事?2011年才完成撒哈拉沙漠馬拉松的康宏(1019)主席王利民,帶着五個熱愛馬拉松的金融才俊,下個月挑戰這項世界上最冷的賽事,成為首批參加比賽的香港人。要締造壯舉,除一貫的體能練習,他們竟想到去製冰工場進行低溫訓練,目標清晰簡單,就是安全完成比賽。

記者:黃碧珊 攝影:何柏佳

參加是次壯舉的六個隊員,四個是幾年前才開始參與馬拉松的理財策劃師,他們去年七天內完成246.5公里、有地獄馬拉松之稱的撒哈拉沙漠馬拉松。康宏聯席董事黎宇軒是隊長,隊員包括聯席董事盧俊賢和霍家成,以及高級顧問梁宇軒。去年才21歲的梁宇軒,是過去27屆撒哈拉沙漠馬拉松中,繼19歲的日本選手後,第二位最年輕的亞洲參賽者。

下月9日,(左起)盧俊賢、黎宇軒、霍家成、梁宇軒、王利民、魏華星六人將到北極挑戰42.195公里雪地馬拉松。

魏華星(前)表示帶到戈壁的西洋品牌米很難下嚥,王利民推薦適合亞洲人口味、日本災難時食的野外快煮飯。

在冰廠進行心肺功能訓練前,先拉筋熱身。

撒哈拉見過鬼唔怕黑

參賽者必須沿途背負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及食物,在沙漠中相互扶持,共同度過七天。比賽第三天,盧俊賢較目標時間早了兩小時完成35公里,是首位到達終點的隊員,「諗住早點收集柴枝等他們回來,但拾到黃昏還是拾不夠,最後煲了約一公升水四個人分。」最後一個喝水的是盧俊賢,看見混了沙泥的水,在有限資源下,無可奈何也要喝,「晚上8時睡覺,計劃凌晨5時起身準備翌日最甘的81.5公里Long Day。」約凌晨1時,盧俊賢起來走到簡陋的洗手間,腹瀉幾次後已感到脫水,「Long Day差不多走到第一個check point時,見到有直升機載走兩個參賽者,我有想過也要坐,但由始至終沒有人叫我放棄。」到醫療站吊一公升補充體力的鹽水,休息一小時後,盧俊賢繼續賽事。
在浩瀚黃沙裏,四人各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痛楚,盧俊賢病倒,梁宇軒左腳掌腳骨斷裂,黎宇軒與霍家成傷勢最輕,只是腳底生滿水泡。完成比賽的滿足感就像一條藥引,觸發今次去北極挑戰極寒,「返香港後想起在醫療站內,與不相識的參賽者吹水時,對方說北極也有馬拉松,我便慫恿隊友,又邀公司主席王利民參加。」盧俊賢說。
王利民2011年已參加過撒哈拉沙漠馬拉松,跑齡約六年的他說:「本來計劃先跑七洲、兩極,最後才是撒哈拉,點知一去已經是撒哈拉。」下屬發出戰書到北極比賽,王利民找不到拒絕的理由,還在上月截止報名前,把去年到過戈壁沙漠七天、完成250公里馬拉松的朋友──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魏華星也拉落水,魏華星笑說:「他要去送死,找我陪葬,當然奉陪。」
這六個擁有極地比賽經驗的人,報名時都簽了生死狀,身為上司的王利民堅決地說:「想做一件事就要完成,如果一早打定輸數,通常不會成功。」他們認為無論環境及身體如何惡劣,只要永不放棄,成績如何也算完成賽事。
為迎接北極零下40℃的挑戰,他們還是如常每周跑50至60公里,如常參加毅行者、Vibram®香港100野外長跑、香港馬拉松(王利民認為香港舉辦的馬拉松應是香港馬拉松,而不是以贊助商冠名的渣打馬拉松)及京都馬拉松等。又親身飛到台灣跟2010年於北極馬拉松取得第三名的大學研究生陳彥博見面,了解比賽環境。參賽時只得23歲的陳彥博提醒,比賽時要經常拉開衫褲的透氣拉鏈,減低出汗機會,「否則汗水會結成冰,出現低溫症。」他們又參考陳彥博當年到冰倉進行騎單車練習的方法,到屯門冰粒廠練習。

冰廠氣溫為零下1℃,低溫下做運動倍感辛苦。

北極巴尼歐冰島入境蓋印

為準備北極馬拉松,王利民與下屬專程飛到台灣,探訪2010年北極馬拉松得第三名的陳彥博。圖為陳彥博完成北極馬拉松後推出的著作。

冰粒工場練心肺功能

3月首個星期日,是首次特訓的日子,記者跟隨他們到冰粒廠,向香港單車隊前成員何兆麟租用單車,六人分批在單車上各騎10分鐘熱身,測試在冷空氣下的心肺功能。他們只穿上單薄的運動汗衣進行訓練,冰廠內溫度約是零下1℃,工人衣衫單薄,只有記者穿上羽絨褸及絨褲。零度以下做劇烈運動,盧俊賢認為,呼吸有點困難,「剛才在大抽氣扇下運動,感到很頭痛。」魏華星最弱不禁風,「我自小怕凍,剛才覺得辛苦,踩完很想去洗手間。」
經過首輪體驗,再踏入製冰場練習,剛巧是工場午飯時間,工人都午膳去,機器也沒運作,他們異口同聲說:「今次真的很凍。」之後還有三次在冰場練習,氣溫會逐次下調,「怎樣也不會有北極的溫度及環境,我們最重要是心理準備。」
北極馬拉松的主辦單位會在終點附近鑿穿冰塊,製造一個小水池,供參賽者完成比賽後跳下去慶祝。盧俊賢、黎宇軒、霍家成及梁宇軒告訴記者,他們一定要跳下去,整件事情才算完滿結束。魏華星就笑說:「如果王利民跳,我就跟住一齊慶祝。」

去年4月,黎宇軒與三位同事出征撒哈拉沙漠。

去年6月,魏華星(右)完成250公里戈壁沙漠馬拉松。

2011年,王利民在七天內走畢250.7公里的撒哈拉沙漠馬拉松。

8小時挑戰 世界最冷馬拉松

北極馬拉松在北極圈北緯約89度漂浮的巴尼歐冰島(Barneo)上進行,每圈約4公里的10圈繞跑賽,全程共42.195公里,等於由尖沙嘴經昂船洲大橋跑到馬灣青馬大橋,再折返青衣經長青隧道及西隧跑到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的路程。起點設有一個營地,裏面是醫療室,每名選手自備的食物及飲品等補給物,都要放在營地內的指定枱面,每跑完一圈可自行進食。
雖然4月份的北極是全日光,但氣溫只有約零下40℃,還有機會遇上大風雪,堪稱是世界最冷的馬拉松。首屆北極馬拉松只得一人參加,由現任的北極馬拉松總監Richard Donovan於2002年以3小時48分12秒完成。至2012年舉辦過10次,共有255名來自38個國家或地區的跑手參加,男、女子紀錄分別是Thomas Maguire於2007年以3小時36分10秒,以及Cathrine Due在2008年以5小時37分14秒完成,今次香港六人組希望可於8小時內完成。

2013年北極馬拉松
比賽日期:4月9日
報名費用:每人11,900歐元(約120,700港元),包括從挪威斯瓦巴群島至北極巴尼歐冰島比賽營地的來回機票、營地三日兩夜的食宿、到北緯90度北極點拍照留念的交通費等
今年參賽人數:47人

救冰行動「冰荒荒搵你幫」專頁: http://sosarctic.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