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新教宗的政治煩惱 - 盧峯

國際Z世代︰
新教宗的政治煩惱 - 盧峯

新任教宗方濟剛當選就有人翻他的舊賬,批評他在阿根廷軍政府年代太軟弱,沒有盡力保護神職人員及教友,特別是支持「解放神學」的左翼人士。還好批評沒有繼續發酵,對他的權威及天主教會公信力不致有甚麼影響。
近百年來在政治上最具爭議性的教宗大概要數庇護十二世(Pope Pius XII)。他三十年代中後期擔任教宗,正值法西斯主義及納粹主義橫掃歐洲,鎮壓異己,違反人權,酷刑虐待政敵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後來更出現大規模搜捕、虐待、殘殺猶太人的行動,包括在不同地方設立集中營。天主教會對希特拉上台固然沒有積極反對,對納粹暴行同樣不置一詞。而作為教會之首的庇護十二世雖然對納粹暴行有所聞,但他沒有提出任何批評,沒有為歐洲各地猶太人的苦難說句公道話,更沒有向他們伸出援手。庇護十二世對滔天罪行的沉默以至縱容着實令很多人失望,英國作者John Cornwell就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他的傳記,把他說成是是"Hitler's Pope" 。

另一位政治上惹火的教宗要數若望保祿二世。他是波蘭裔主教,對蘇聯強權控制深惡痛絕,對共產主義有由衷的厭惡。上任後不久他就訪問故鄉,親吻土地,鼓勵教會及教友推動變革,打造美好社會。不久,以團結工會為核心的獨立工運、社運在波蘭遍地開花,令波蘭共黨政府手忙腳亂,最終在蘇聯壓力下被迫實行軍管。但是由若望保祿點起的改革之火沒有熄滅,教會更成為民間抗爭力量的重要後援。到八十年代末蘇聯開展 perestroika(改革),放寬控制,波蘭便成為第一個脫離東歐共產陣營,重拾自主權的國家。
波蘭的經驗,教會催化政治改革的作用自此備受重視,專制政權如中共當權者自此更提防教會的力量,更在意及積極控制國內教會及教友,削弱梵蒂岡的影響力,防止和平演變。
新教宗方濟的處境不同,他面對的威脅不再是龐大的專權政體或充滿敵意的意識形態,他要處理的是內部的危機與挑戰,包括在不同教區出現的性醜聞,梵蒂岡的財務管理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教友數目下跌及熱情不再,第三世界國家教會成為主要增長動力……等。當然還有外部世界改變對傳統教義帶來的衝擊如同性婚姻、生育及墮胎爭議、女性在教會的地位等。這些衝擊也許不至於即時威脅教會的存續,卻有可能加速天主教會的衰落,令教會變成芸芸「非政府組織」之一,失去向來影響社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