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日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國務院新任總理李克強一連兩次用「長期複雜」來形容城鎮化過程。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隨即在昨日強調,城鎮化發展規劃仍在研究中,目前沒有明確時間表。早前市場預計兩會過後,李克強會大展拳腳,城鎮化將出現突破性進展,期望恐怕將會落空。
由於李克強過往一路力推城鎮化概念,去年十八大換屆過後,城鎮化成為市場灸手可熱的投資題材。去年12月底,李克強表示「城鎮化是中國最大內需潛力」後,城鎮化概念更被引爆,地產、建材、基建等板塊雞犬皆升。但其後由於投資界和地方政府過度炒作,今年以來李克強已經一再為城鎮化降溫,在今年1月和2月均發表談話,指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不是造城」。
耕地紅線礙城鎮建設
在今次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對城鎮化「縮沙」的取態更為明顯。以往的降溫言論,李克強只是意圖向外界說明城鎮化的方向,要重人輕物,避免城鎮化成房地產泡沫;但今次他則為城鎮化增設種種條件,強調「要有就業支撐、要有服務保障、要注意防止城市病」,與之前一力唱好有明顯轉變。李克強還特地指,「要保住耕地紅線」,更為其近年有關城鎮化言論中首次提出。
為保障糧食安全,中央規定全國需保持最少18億畝耕地,被稱為耕地紅線。歷盡多年發展,目前內地耕地面積只剩18.2億畝,距離紅線已經所剩無幾。如果要嚴格遵守,意味未來內地城鎮幾乎沒有新的建設空間。
值得留意的是,李克強向民眾提出的「約法三章」中還特別提到,「本屆政府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雖然政策出發點是為了防止貪污腐敗,但也意味在未來幾年,內地的政府性固定投資支出將大為縮減。以上對之前已借城鎮化概念炒起,並一直依賴政府投資的基建股來說,並非是好消息。
記者:黃尹華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