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內地官方人民網轉載《人民日報》海外版一篇文章,該文以「10年自由行兩地皆受惠」為題,其中內容引述(佢話喎)香港經濟學家關焯照的說法,自由行及一簽多行的優惠政策實施以來,至少帶動本港1至2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率,相當於為港人貢獻了人均三分一的薪酬!即係話若然冇咗自由行,少咗啲內地客來港消費購物,香港300幾萬勞動人口,即刻得番六折支薪。
言下之意,港人現在吵吵嚷嚷,對自由行怨聲載道,根本就是不知好歹,不識抬舉。沒有富鄰越境接濟的義舉,貧港經濟必然遭殃,而我哋生活更是水深火熱。
旅業貢獻難比社會消耗
報道一出,本地傳媒當然追住相「關」人士查根究底,而關焯照博士卻抓破頭亦想不起何曾作過這些「譁然」推算,只是隱約記起去年曾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有被問及對一簽多行的意見,而他只提過旅遊業佔全港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3%增加到2011年的5%,並創造咗7至8萬個新就業職位,但就從冇講過自由行帶動經濟增長,更何況係佢都唔知可以用乜算式,先可以得出「為港人貢獻三成薪酬」呢啲驚世計算結果。學者言論慘遭粗暴插贓,學術信譽嚴重受損,更無端啃下呢隻「死貓」,自是難平。
我唔係學者,但身為港人同感「老屈」,也是火扯,只想先「燒佢(嗰本混賬)數簿」,再同佢重新計過條數。以本港就業人口370萬,同埋入息中位數12,800元,三成人工即係一年承惠1,700幾億元。至於去年自由行旅客人數都真係仍見強勁增長,旅發局原本預計升幅只有7%,最終係有成3,500萬人次,增幅仍達24%,自不然又係託「港奶」之福。
若以過往人均消費8,000元計,總數為2,800億元。換句話說,如果有一內地客落到嚟香港買嘢或消費咗100元,有60元係畀我哋袋咗做人工,即係得番40元用嚟攤分貨物、經營成本(包括天價舖租),都仲未計商家利潤!咁香港點只係「購物天堂」呀,直情係羨煞世人嘅「勞工烏托邦」啦。
再者全港去年GDP約為2萬億,如旅遊業佔比增長2%,即係多咗400億,而七成旅客都係強國子民,淨計佢哋對旅業貢獻埋單亦只280億,請問又係啲乜大恩大德?又唔知可以彌補到幾多因大量自由行旅客到訪,而造成的租金飆升、文化磨擦、物價飛漲、基建超荷……這些種種的社會消耗?
我呢啲係咁意粗疏淺陋篤吓計算機,已要破口大罵,不過回心一想,先發覺自己戇居,慳番啖氣好過。正如專政之下,「文藝」就是要為「工農兵」服務;而中共眼中,「數字」何嘗不是要為「黨政軍」效勞。
過往賴以愚昧百姓,今日仍恃窮技蠱惑人心,30多年的「改革開放」始終不見於執政思維,而看在向來「實事求是」的港人眼中,更是惡頂。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