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兼職和事佬 時薪$3,000

專題:兼職和事佬 時薪$3,000

早前海上煤氣喉管工程以日薪8,000元招聘燒焊工人,各界譁然,其實絕世筍工又豈止一份。
有份工作只要求中學畢業,上課40小時,通過三個考試,學費13,000元,只要你過三關交萬三,即可成為時薪逾千元的調解員。
80後吳來弟(Erica)成功晉身這行列,試過工作一天,3,000蚊袋袋平安,仲唔使燒焊㖭! 記者:譚淑美 攝影:胡智堅

「搵多啲外快,呢個真係我報讀嘅原因。」Erica說得坦白。她中五畢業後擔任採購員,跟專業人士沾不上邊,「有次睇電視特輯,發現唔需要法律系出身,都可以成為行內一個專業,然後我就報讀咗香港調解訟裁中心課程」。中心職員在旁連忙解畫,一般收生至少是中七畢業,但也按個別情況而定,由於Erica在工餘進修文憑,才以中五學歷獲取錄。
香港地做甚麼都要等,法庭案件更堆積如山,鏞記爭產官司審足兩年,原訴人甘健成便於期間猝逝。調解員的工作正是為法庭洩洪疏浚,充當和事佬,協助控辯雙方庭外和解。

調解員Erica的角色是要減輕法庭的工作負擔。

夫妻鬧離婚變恩愛如初

不少調解中心、大學、社福機構近年紛紛開班授徒,但合格率只約六成,Erica說:「考試難唔難?我係因為好有興趣,覺得唔難。」學費多少?「40小時理論課程,之後進行三小時筆試,加上兩個case(個案)的實務考試,課程包埋考試費用約13,000元」。
香港人出名貪錢,一旦出現紛爭,雙方每每也為錢爭拗,Erica最深刻的個案,就是為一對打算離婚的夫婦分家產,「那是我跟師傅第一次出勤,他們第一天走入調解中心,已水火不容,厲眼互望」。
她說,該名丈夫上夜班,太太上早班,兩人作息時間不同,每星期只見面數小時,聚少離多,燃起離婚導火線,「屋企大小事,洗媖碗,廁所污糟,咁都鬧一餐,雙方感情慢慢轉淡。太太有次早收工,去咗行街,見到個手袋,唔知揀乜嘢顏色,然後打畀老公,點知老公返緊工,唔可以同佢講電話,於是就鬧交」。

成功調解比收錢更滿足

當時Erica初出茅蘆,全靠師傅應付,師傅不問家產,反問他們當初怎會相愛,怎樣組織家庭?「嗰幾日傾計,反而觸碰到雙方回憶最初的時候」。兩人本來打算離婚,調解後竟十指緊扣地離去,恩愛如初。
調解員最終沒有為這對夫妻分家產,反而令他們不用分家產,究竟是失職還是超額完成?Erica只說,這才是和事佬的真正本色,「雖然最初只係諗住搵外快,但後來在我親手處理過第一宗個案後,先發現成功為人和解,較收錢的滿足感還大!」
她在調解訟裁中心掛單,生意自然找上門。調解員個個海鮮價,有經驗的時薪可達3,000元,資歷僅一年的Erica,現時每小時收費也高達500元,試過一天內以六小時結案,穩袋3,000元,十分和味。即使調解會議之前看一晚文件,都可按時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