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逛街市,忽然在一堆菜心芥蘭中,發現這種外形獨特的塔菜,真的有點心動了!今日就教大家如何烹調,日後見到它們,就不要以為那是盆栽而避開啦!
記者:謝翠玲 攝影:蔡家輝 Model:Cookie(Pure Models)
西方寶塔螢光綠
相信不少人初次看到寶塔菜時,都會被它奇特的海螺狀外形和帶點螢光綠的怪異顏色嚇到,其實這種意大利特有的菜種,如今已普遍流行於歐美。關於它的文獻紀錄,早在16世紀的意大利典籍中出現,所以它另有名字就是Romanesco Cauliflower或Romanesco Broccoli,中文名字有叫寶塔菜,也有叫羅馬青花菜或羅馬西蘭花。這種寶塔菜雖然外表看起來有點奇特,可是它的口感吃起來其實相當不錯,可說是集合西蘭花和椰菜花的特點,味道較接近椰菜花,質地像西蘭花,而味道比較甜和帶果仁香。煮法跟處理西蘭花和椰菜花差不多,尤其適合烤焗,烤完也不會變色。($16/個,約1斤)
示範:Chef Kevin Fung
入行七年,曾於美國佛羅里達迪士尼餐廳、銀行家會所工作,並曾任職西班牙私房菜主廚,以及擔任專攻歐陸餐點的西式小館總廚。
番茄濃湯寶塔菜
把這個菜湯端上桌,大概會引起一陣騷動,充份利用了寶塔菜的特色外形。以番茄濃湯底用來蒸煮原個寶塔菜,既可令菜多了番茄的香甜而又不失原來菜味。
時間:1小時 難度:★★★ 份量:4人
材料:
寶塔菜1顆、蒜頭2瓣、番茄3個、清雞湯250毫升、煙肉3條、鹽/糖各半茶匙、黑椒碎少許、橄欖油1湯匙、水1公升、油適量
做法:
1. 蒜頭拍碎,番茄切大件,煙肉去肥邊切粒,寶塔菜洗淨,備用。
2. 燒熱鑊,下油,爆香蒜頭,下煙肉同爆炒,至發出香味,下番茄。
3. 番茄沾上油份後,加入清雞湯和水500毫升同煮約20分鐘;之後用攪拌器將之打茸至成濃湯狀態,才加入餘下水份。
4. 下鹽、糖和黑椒調味,放入原個寶塔菜,加橄欖油,蓋上,轉小火蒸煮約20分鐘,以深碗盛湯上桌。
烤焗香薯寶塔菜
寶塔菜比西蘭花軟身又比椰菜花挺身,焗後不會變暗或太軟爛,而紫洋葱和煙肉可以帶出菜的天然甜味,跟薯仔是好拍檔。
時間:50分鐘 難度:★★ 份量:4人
材料:
寶塔菜/薯仔各1個、紫洋葱半個、煙肉3片、蒜頭3瓣、蛋2隻、全脂鮮奶250毫升、鹽/黑椒碎/油各適量、巴馬臣芝士碎100克
做法:
1. 寶塔菜和薯仔(削皮)切小塊,薯仔蒸20分鐘,寶塔菜蒸15分鐘,煙肉切粒,備用。
2. 鮮奶、蛋、鹽和黑椒碎拌勻成醬汁備用。
3. 燒熱鑊,下蒜頭和紫洋葱同炒,加入煙肉炒至脂肪溶化,放入已蒸好的寶塔菜和薯仔再拌炒幾下。
4. 把炒好的材料鋪在焗盤上,淋上醬汁,再灑上芝士碎,放入已預熱的焗爐以180℃焗20分鐘即成。
東方塔菜扁塌塌
這種扁平得來卻也相當富立體感的塔菜,最愛吃它的上海人管它叫「塌棵菜」,也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它長得扁塌而又有微微的苦,因為上海話棵和苦同音;而北京人則叫它「菊花菜」,覺得它長得像包成一層層的菊花,味道帶點苦之外,還有點點菊花的清新香氣。
塔菜是由冬至春的時令菜,可以長很大很闊,但食用部份一般以嫩葉為主。而由於塔菜耐寒性高,越冷的時節便越甜。塔菜原在貴州、江蘇、湖南等省有野生種,現在則南北方皆有培植,其中以南京種得最久,是當地具地方特色的新型蔬菜。至於吃法方面,則以上海人最愛的塔菜冬笋最為普遍,兩者同為冬日時令菜蔬,可說是最佳拍檔。(約$32/斤)
水中菊花菜
原個塔菜如菊花般落在湯汁中很有詩意。因其菜味濃,用上湯煮已很清甜,不必加入太多調味和材料,更能突出它的天然微甘!
時間:20分鐘 難度:★ 份量:4人
材料:
塔菜1顆、清雞湯/水各500毫升、金華火腿50克、靈芝菇100克、麻油/糖各1茶匙、生粉芡水2茶匙
做法:
1. 塔菜原顆洗淨,金華火腿切絲,靈芝菇分開一條條。
2. 清雞湯加水煲滾,加入金華火腿和靈芝菇煮3分鐘。
3. 下塔菜和糖,煮至菜熟,埋生粉芡水至收少許稠身,下麻油拌勻即成。
塔菜冬笋炒年糕
這是上海家庭或館子相當普遍的經典塔菜菜式。冬笋跟塔菜都是冬春的時令蔬菜,一種鮮甜,一種脆嫩,配上少許肉類來提起鮮味,炒年糕食味和口感都恰到好處。
時間:30分鐘 難度:★★ 份量:4人
材料:
塔菜半斤、冬笋1/3條、脢頭豬肉6両、上海年糕1包、靈芝菇100克、薑2片、糖2茶匙、鹽/紹酒/豉油/生粉芡水各1茶匙、老抽/油/水各適量
醃料:鹽/糖/豉油/油/生粉各半茶匙
做法:
1. 豬肉切絲,下醃料醃約10分鐘。冬笋切條,塔菜切約1吋長段,靈芝菇撕開一條條,皆備用。
2. 燒熱鑊下油,加入薑片和豬肉絲同炒至豬肉絲變色,開始加入靈芝菇和笋條同炒。下年糕,加入老抽和適量水,加蓋,讓年糕燜焗約3分鐘。
3. 揭蓋加入塔菜,下鹽、糖、紹酒和豉油同炒至菜熟年糕軟,臨起鑊前下生粉芡水,待稍收乾身即成。
貼士:
年糕加入後不用經常翻炒,只要加水蒸焗便會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