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rivate Empire:ExxonMobil and American Power》(私人帝國)這本書前段,作者高爾(Steve Coll)引述一段震撼對話,石油同業問埃克森(Exxon Mobil)前行政總裁利民(Lee Raymond),埃克森有否考慮在美國本土多建煉油設施,保障美國免受到能源危機影響,利民答:「我們不是美國公司,我作的決定不是以美國利益出發。」私人企業以股東利益出發無不妥,但毫不顧忌地把企業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埃克森之傲,在現代企業史上無可匹敵。我看《私人帝國》後的感覺是,利民覺得埃克森比美國更重要,只是說出心底話。利民是書中主角,是現代埃克森建造者。
這本書我慕名而買,作者高爾曾兩奪普立茲獎,對上一本關於美國中情局九一一前在阿富汗活動的書,被譽為了解反恐必讀之作。這本書一出版便好評如潮,差不多700頁,一揭便unputdownable。
埃克森神秘至極,近年提起埃克森,都是關於蘋果。蘋果股價近年急升,市值曾升至全球第一,第二位便是埃克森。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比較意義不大,蘋果和埃克森的分別是,蘋果賣潮流消費品,埃克森賣藏在地下的必需品。今日問人,五年後,十年後,全球市值最大是誰,埃克森會大勝。
埃克森重穩定 作風低調
埃克森本身很少引起公眾注意,這是公關的功勞。以香港人為例,很少人知道埃克森擁有Esso油站,或者擁有中電(002)青山發電機組六成股權。零售油站對埃克森是小生意,並且引來不必要公眾注視,埃克森多次考慮出售這業務。另外,最近傳出埃克森考慮出售青山發電機組股權的消息。埃克森的作風是低調、低調、再低調。
埃克森有多大?假如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埃克森是全球第30大國家。高爾指,埃克森有自己的外交政策,而這套外交政策跟美國政府未必一致。《私人帝國》最精采章節發生在遙遠國度,例如印尼阿齊省、非洲乍得、尼日利亞、赤道幾內亞等,這些國家的共通點,是政治不穩、貪污腐敗、治安惡劣。書中有一章關於埃克森在乍得的投資,反映埃克森在當地的影響力比美國重要,埃克森在乍得投資逾40億美元,而美國政府每年對乍得援助是300萬美元。乍得有事發生,最緊張是埃克森,不是美國政府。
利民對外交政策以務實行先,是因為能源是名副其實的長線生意。由開發到經營到結束,石油或天然氣項目牽涉動輒四、五十年時間,這期間美國總統轉幾任,美國外交政策也轉幾次,不變的是埃克森的參與。世事總是弄人,能源資源最豐富,又歡迎私人企業參與的地方,大部份在政局不穩的國家,埃克森跟當地政府關係如履薄冰。
漏油災難過後 改造文化
美國油企是共和黨支持者,埃克森總部位於深紅德州,利民跟前副總裁切尼是好友,美國出兵打伊拉克,陰謀論點形容為美國搶油行動,美國油企理應支持,但埃克森由始至終保持距離。私底下,利民認為美國出兵不智,因為長期管理伊拉克太艱巨,歷史亦證明利民沒錯。埃克森的看法是,誰擁有油田不重要,只要擁有者願意跟外國油企合作,以埃克森市場地位,伊拉克日後開放石油項目,埃克森必定有份參與。埃克森最重視是穩定,而打仗製造不穩定。
埃克森活躍在世界最危險角落,與當地政府相處,伴君如伴虎,埃克森的務實作風受人非議。人權人士批評埃克森對身邊出現的惡行,假裝看不見,但埃克森堅持自己只管做生意,不適宜捲入非商業活動。埃克森經驗是,即使參與表面上無傷大雅的人道行動,也有可能惹上一身蟻。當看一件事情,以四、五十年為時限,作出的決定可以很冷靜,但會有人認為是冷酷。
《私人帝國》開首的時間是1989年3月,油輪Exxon Valdez在阿拉斯加發生大型漏油事件,造成前所未見災害,埃克森成為美國人最憎恨的企業。利民當時是埃克森第二把交椅,他被派去統籌災後工作,災後他見到的埃克森,是一盤散沙,安全意識薄弱,紀律鬆散,出事不是偶然。利民發誓,這種事情不可以再發生,他要改造埃克森。
利民改造埃克森企業文化的徹底,是這本書特別發人深省之處。從最微小的事情開始,由泊車應用頭或尾入,埃克森管理層都要插手干預,因為紀律是從下而上,日積月累鍛煉出來。埃克森要求的,是一絲不苟,犯錯後果是一次致命。埃克森格言由第一到第一百都是穩定,穩定源自分毫不差,沒有藉口,全民全天候專注做好每件事。
Exxon Valdez漏油事件是埃克森近代史的分水嶺,災難過後,管理層痛定思痛,徹底改革安全意識。埃克森文化清除走捷徑行為,做事只有一個方法,是做百分百正確的事。假如我當年在埃克森工作,遠遠聽到利民腳步聲,已開始驚。高爾指,寫《私人帝國》這本書,比寫拉登更難,因為埃克森以神秘為榮,努力不懈地令埃克森在公眾面前消失。埃克森對《私人帝國》官方立場,是當這本書隱形。
為求生存空間 攻擊環保
埃克森是一部賺錢機器,2012年盈利是449億美元(約3,502億港元),等於滙控(005)的三倍。然而,埃克森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因為能夠把公司拖垮的災難,永遠在不遠處。這麼龐大的企業,談的竟是「求生」。埃克森買賣的產品儲在地下,兼且大多數位於危險國度,近年全球環保運動抬頭,全球敵視埃克森這些破壞環境的黑手。
全球暖化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得到科學確證,但在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這課題變得受爭議。全球暖化由事實變為受爭議課題,跟石油巨企的公關伎倆有關。《私人帝國》對埃克森多年來的環保公關有深入描寫。埃克森的環保公關團隊,不是劣質五毛黨,而是以最科學化、最權威的學術論據,製造疑問。埃克森的策略不是以偽科學,推翻環保研究,而是認真製造一連串問題,攻擊環保科學的不確定,令公眾產生猶疑。在埃克森眼中,環保人士不公平地針對石油業,埃克森以不同方法還擊,是確保自己生存的方法。
利民2005年退休,這本書也走進尾聲,高爾對利民繼承者着墨不多,只知道他是由利民一手栽培,但他沒有利民這麼強橫。奧巴馬上台,美國環保政策明顯改變,由親石油變為親環保,埃克森也識時務地把負責華盛頓政治游說的主管,轉為一位民主黨人士,對環保態度較溫和。這幾年,埃克森環保立場稍為改變,未去到承認過去立場是錯誤的地步,只是不再提出反對全球暖化的科學論證,集中提醒政府,全球對石油的依賴,有增無減。
看完這本書,對與錯,好與壞,我越來越弄不清楚。當我們以50年時空來看事情,50年人事幾番新,或者埃克森沒錯,一切回歸穩定,歷史是由穩定的勝利者寫。
蔡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