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字從來都是兩個口,因此你從來不能用道理去說服一個官僚,而只能用權力。在民主社會,權力來自人民,因此絕對不會有趾高氣揚的高官,而只能有謙卑的高官。在獨裁社會,權力來自獨裁者手中的武力,高官哪會看草民在眼裏。
因此,在香港這個獨裁社會,無論是庸官如吳克儉,能吏如任志剛,都從沒有把港人放在眼裏,他們只有面對難題時左支右絀和從容不迫的分別。但一個高官在做着違反民意的事後,卻還能從容不迫地應對,一派你奈我不何的形象,卻更令人覺得可惡。而自回歸以來,站在可惡榜上的頭兩位,自然是梁振英和鄧忍光。
這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文過飾非、無能,又都從容不迫。梁振英的文過飾非,無能和從容不迫,已是天下皆知;而鄧忍光的文過飾非,無能和從容不迫,也逐漸地暴露於港人前。
鄧忍光的文過飾非,具體表現在他於立法會被質詢關於空凳事件。在立法會中,他指港台擺空凳令官員尷尬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員工對空凳的解釋有三個版本,但在被揭發的電郵中,鄧卻指港台不應讓缺席者尷尬,鄧的解釋卻指電郵是說缺席者,不是說官員。這樣的解釋當然不能令人心服,但我們又真的奈他不何。
他的無能,具體表現在他要扼殺《頭條新聞》。據港台員工指控,鄧試圖把它永久搬到亞視播放,令它自動消失於港人前,而面對電視部要員施永遠的反對後,竟然以停止施的署任助理處長以作報復。對一個即將退休的人下這手段,實屬不智,因為施實在已沒有任何顧慮了,畢竟公務員是不能炒的。
你可以見到鄧只是一個懂得以權力行事的人,完全不考慮後果的人。梁振英的無能令他成為民望插水的特首,鄧的無能令港台員工發起不信任他的運動,可謂不相伯仲。
他的從容不迫,表現在他被示威分子圍繞時,全不動容而能繼續發揮他的語言偽術。
一個做了壞事而又能從容不迫的官員,正是獨裁政府需要的人才,特區政府只要一日沒有民主,梁振英和鄧忍光這類官員只會越來越多,而且更能青雲直上,因為沒有了廉恥之心,才能為共產黨為惡,辦事才能只是次要,直到一日民情爆發為止。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