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部:兩代情 一片檸檬泯恩仇

食字部:兩代情 一片檸檬泯恩仇

半年沒有來過永吉街,今年吃到的甘草檸檬王,味道跟往年的不一樣,帶點酸溜溜。第一代檸檬王,唐伯,上年走了!三兒子唐崇超有如父親當年,一人守着檔口,跟熟客不只談檸檬,更大談父親威水史。今天才知,這一片甘草檸檬,不但能化痰止咳,更曾泯去兩代父子情仇。

記者:陳芷慧 攝影:潘志恆、黃子偉

甘草檸檬製作過程
第一步:

第一代檸檬王唐伯過世了,三兒子唐崇超子承父業,守護檸檬王的名聲。當年的車仔檔已被充公,這架車仔是唐生重造來緬懷一番。

青檸採摘後放在一個滾筒式的機器裏磨皮,然後壓扁去核。

第二步:

用粗鹽醃製至少九十天,行內人稱為胚。

第三步:

清水漂洗過多的鹽。

第四步:

在猛烈太陽下曬三至四日左右至六成乾身,曬得太乾會硬,曬不夠則容易變壞。

第五步:

採用韓國砂糖煮糖水,加入檸檬中餵糖一星期至透明啡色,然後再稍為曬乾。

第六步:

運來香港後,加入呍呢拿,吃前撒上唐生自家磨的野生甘草粉,完成。

檸檬王離開了

從前誤以為永吉街有一個寺廟,任何人走過這條街巷,半途中必在一個鐵皮檔前停下來,參拜。就連蔡瀾、沈殿霞、蘇施黃等名人皆願紆尊降貴來到充斥着鐵皮檔的永吉街,向這位檸檬王俯首稱臣,問道:「可給我一包甘草檸檬嗎?」稱霸的正是執政四十年的檸檬王,唐培。不過,今年來到檸檬王,檔口有點不對稱,只餘下兒子唐崇超一人守着檔口的右邊。唐伯,離開了!難怪每位熟客來到都皺眉離開。「唔係呀!今年泰國雨水少,連青檸都失收,招牌甘草檸檬缺貨,三月尾先會返小量貨,唔係熟客預訂都買唔到一包甘草檸檬嚟頂癮。」唐說。最搞鬼的是唐跟客人說「你食一小角頂吓癮先啦!」然後顧客又問:「檸檬失收咩?街市見到好多人賣新奇士檸檬喎!」唐生一臉自豪地說:「好多人以為我哋用檸檬,其實我哋用青檸。」我在檔口站了一天,算過唐生這番話說了三十二遍,一式一樣的對答有點惹笑。原來,泰國青檸皮薄清香,口感軟腍,味道不苦澀。市面上有不少冒充永吉街檸檬王,卻自作聰明,以為檸檬王真的檸檬王,實是青檸王才對。採用檸檬做涼果,口感硬邦邦,一吃便知龍與鳳。「其實當時熟客仔不知道用青檸製造,給我爸爸一個檸檬王的封號,改不了,就做了四十年Lemon King。」唐生笑言。不過錯有錯着,才使正印和冒牌貨容易區分開來。「還記起一次阿爸喺某商場遇到一位冒牌檔主,堅稱自己係永吉街檸檬王,阿爸話,他都係揾啖飯食,冒牌都係人哋畀面。」唐生憶述。有趣的是,唐生把冒牌招紙都整齊地收藏好,如銀鈔般一張張地展示,辨認「真假鈔」學問果然不少。

第一代檸檬王唐培去年過世。

甘草檸檬$30/200克

檸檬王的甘草檸檬其實是採用泰國青檸,皮薄清香,才能做出軟腍口感。

今年泰國雨水少導致青檸失收,甘草檸檬缺貨,三月尾才返貨。

提防假冒,唐伯在原來包裝招紙(左)上加上自己的肖像。

不甘打工便稱王

跟唐崇超回顧父親種種,唐培如何能稱王?唐家兩父子都說仍是一個謎。也許,就是一份不甘心,加點運氣及一個忽發奇想的念頭,就混出這樣的果效。唐培原本在中山老家賣紙筆墨硯,惜53年被共產黨收歸國有,每個月只有30元人民幣工資,心有不甘。63年來港,原本在中環藥行當行街,不過,唐老伯年輕時身體不使喚,常請假就醫,結果要捱罵。想不到嚥下一口冤屈氣,進到心裏卻能化成一個小火種,燃點「一世不打工」的決心。於是,唐伯早上在藥行裏工作,晚上到中環碼頭大笪地售賣眼鏡。後來更取了一個流動熟食檔牌。有一天,唐伯靈機一觸,心想:「究竟甘草加檸檬涼果好唔好食呢?」後來認識了番薯乾檔主老吳,老吳又認識西貢涼果廠梅香園的謝國籌先生,於是兩人便合作起來,唐伯採用其醃製青檸,自己再撒上內蒙古野生甘草粉,入口嚐到藥材香,及至喉嚨甘涼潤喉。相比渣貨,就是那些金燦燦的黃色甘草檸檬,使喉更涸。

唐生收集一眾冒牌檸檬王的招紙,提防假冒。

正品檸檬王用上內蒙野生甘草粉,甘草呈杏色(左),坊間A貨甘草粉混入黃色色素(右)。

唔知老竇係檸檬王

檸檬王終年八十六歲,可有遺願?「沒有。其實我爸爸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我們一家對他的事了解不多。」唐生說。「他只有一句話經常掛在嘴邊,就是打工沒前途。」王子公主一大籮,對父皇認識不深尚可理解,怎料檸檬王子也逃不開這個命運?你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唔知。」唐回答。那你兒時要經常替父親看檔嗎?「其實我哋幾兄弟唔知佢賣檸檬。」唐續言:「我以前打工,唔會過問佢工作。」唐答。你父親如此沉默,與母親怎樣相處?「我覺得佢哋性格唔係好夾,上一代都係盲婚啞嫁嘛!其實……其實,我爸爸曾有外遇……所以阿媽提起阿爸,都係鬧他,我都聽厭。」唐生苦笑,有點不好意思。這刻我才恍然大悟,因為這一點,唐生幾兄妹對父親始終有點芥蒂,成了陌路人。「記得九八年,亞視《今日睇真D》節目嚟採訪我阿爸,他叫我嚟睇吓,我先知他喺香港咁出名。」唐生憶述。

唐培(左)及兒子唐崇超(右)一起看守檔口的情景永留客人心中。

九八年亞視節目《今日睇真D》訪問檸檬王,唐崇超一家幾兄妹才知唐伯是檸檬王。

車仔檔被充公

不過,一片甘草檸檬,化痰,也能化仇。雖然父親經常提着打工難出頭,唐崇超卻偏偏做一個打工仔,在地鐵當維修員。「九九年參與公司自願離職計劃,我阿爸叫我唔好再打工,返來幫手,每月畀番我五千元人工。」唐生說。在外人眼中,這少少五千元讓人側目,但在唐崇超眼裏,一個與父親相處的時光才是值錢。兩父子朝夕相對,經時間的洗刷,沉鬱,混和,留下來的是能讓人細味的舒暢。「出嚟幫手,先知阿爸有幾犀利,四五點已經收檔。其實仲有客,我問佢點解唔賣多陣。佢話要留番啲力水搬貨上倉。聽到我都有啲心酸。」唐說道。說到底,父子情還得像一團硬邦邦的粉絲,在水深火熱中一灼,蛻變成一片順滑的銀絲。06至07年期間,唐伯因為腳痛沒有看檔,由兒子來看檔。但流動熟食小販不得繼承及轉讓,結果檸檬王一年間兩次被檢控,飽歷風霜的車仔檔一下子被充公。「當年充公咗個車仔檔,阿爸雖然冇講過啲乜,但上報都唔笑吓就知佢好唔開心囉!」唐生說。於是,當年唐生拿着過往檸檬王的剪報走上食環署求情,「佢哋話都冇辦法。我記得周梁淑怡係我哋熟客,佢都願意幫我哋寫信畀食環署署長求情。不過等咗一個月都冇回音,我又好心急,又揾蔡瀾幫忙寫信求情。蔡生好好人,即刻叫秘書過嚟收集資料,冇幾耐就發咗個鐵皮檔牌照畀我哋喇!」唐生現在憶述,還緊張得七情上面,父子情不言而喻。

蔡瀾送贈檸檬王的牌匾,唐伯兩父子珍而重之。

三十年新會柑老陳皮,入口脆卜卜,陳皮香渾圓沉鬱,可謂千金難求好陳皮。$150/38克

父親遺願:專心賣檸檬

「父親臨終前只是不斷叮囑我要專心賣甘草檸檬。」兩父子做的生意手法有點不同,唐崇超認為增加款式來搭賣。「我同阿爸講,其他涼果唔會影響甘草檸檬的銷量。」這個建議不錯,今年泰國青檸失收,唐崇超本打算休息一陣子,結果熟客嚷着「開檔啦!賣吓甘草欖同檸薑都好。」除了售賣梅香園的甘草檸檬、檸檬薑以外,唐崇超還四出尋訪其他上等涼果的貨源,甘草化核欖、三十年新會陳皮都是上等貨色。「你喜歡做生意,還是打工?」記者問。「做生意更加有滿足感。」唐說。你以父親為榮嗎?「當然。」唐答。

蔡瀾:

「鹹濕貨中最標青的是檸檬乾,做得好壞有天壤之別,最好的就是唐伯始創的永吉街檸檬王。這家做得很乾身,不黏手,軟硬適中,顏色鮮潤。」

吳文正(文化葫蘆):

「永吉街檸檬王是我吃過最好的。原本的車仔被充公很可惜,因為我認為車仔檔是檸檬王重要象徵,所以當年我建議唐生重做一架新車仔,再幾經歲月磨煉,那股懷舊歷史味道又重現,喚起對市井文化的保育,憶起那些年港人做木頭車揾兩餐的奮鬥日子。」

顧客有say:

Winnie:

「兒時跟母親經過永吉街,她必定買數包回家,我也被她感染了,非常愛吃。」

徐生:

「只有永吉街檸檬王的甘草檸檬才有效,潤喉!」

台灣顧客李生:

「有次來港旅遊,友人向我推介檸檬王,我吃過忘不了這種舒暢的滋味,每次來港必定買數包回家。」

檸檬王(9252 2658)

地址:中環永吉街鐵皮檔f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