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落幕,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等新領導層正式接班掌權,昨日分別發表就職講辭,各有出彩之處。最受關注的是李克強的首場總理記者會,沒有過往朱鎔基勇闖地雷陣、溫家寶鞠躬盡瘁的慷慨激昂,有降低輿論關注、作出期望管控之意,但也說了一些不該說錯的話。
習近平類似宣誓就職的講話部份,大體上沿用2003年胡錦濤當選國家主席的講辭,但在履行憲法職責、恪盡職守之外,多了一句「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而張德江的講話中最值得稱讚的是這一句:「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如果習、張言出必行,將是中國民主的一大進步。
習近平的講話還首次引用了近年在內地興起的「中國精神」一詞,並把它定義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信「中國精神」很快就會成為官方輿論宣傳的焦點,作為凝聚人心的旗幟,以抗衡西方普世價值論。
習、李、張的講話都沒有出現政治體制改革、政治改革、體制改革的字眼,顯示他們對政改持保守態度。李克強在被問及改革問題時還說:「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雖然他是針對經濟改革而言,但難免令人猜測是否有貶低溫家寶政治策略之意,溫因屢次高呼政改而被譏為影帝。不過,如果連政改的口號都不敢提,失去輿論主導權,是否明智?
錯評特困群體衝擊社會
李克強的最大錯誤是對特困群體的評估。他宣稱要通過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但同時宣稱「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衝擊社會的道德和心理底線」。在越來越頻繁的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中,無論是奸商的毒食品、毒工廠,還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欺凌、高官的貪污腐化,3,000萬特困群體基本上是受害者,不是衝擊者,他們往往是默默承受,偶有上訪、反抗行動,也是因被逼上絕境。李克強的表態很容易成為地方官員諉過、打壓特困群體的依據,是對特困群體的再傷害。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