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護理情:<br>為甚麼是我

醫管局護理情:
為甚麼是我

何女士今年五十八歲,一星期前,醫生告知她確診肺癌,癌細胞已擴散,手術幫不上忙。她同意轉介腫瘤科,等待商討進一步的治療計劃。
「姑娘,為甚麼是我?」面對噩耗,眼前的她,低着頭不斷飲泣,絕望地向我吐出這句話來。

充當耐心聆聽者

從事護理工作二十多年,這是我不時在病榻前聽到的提問,坦白說,我無法回答。看見病人憂心忡忡,死亡的惶恐籠罩着她。作為醫護,我想總能為她做一點事,某程度在心理上,幫助她去應付頑疾。
我鼓勵她講出心中的恐懼及擔憂,耐心地聆聽着。在適當的時候,輕按她的膊頭,以關愛親切的說話去安慰她。我又與她分享一些過往相同的病例,釋除她某些疑慮。慢慢地,她的心緒稍為安定,還主動地向我娓娓道出她的過去、家庭和生活點滴,偶爾面上會露出一絲微笑,心境平和多了。隨後的兩天,我都會抽一些時間去慰問她,建立互信,舒緩她沉重的心理負擔。我亦替她安排了醫院的關懷探訪服務,盡可能給予她精神上的慰藉。出院前,她特意走來向我道別和感謝,心境平和而寧靜。
「為甚麼是我?」許多時候病人要的不是真正的解答,但病者往往能在我們為他多做的一丁點兒事上找到問題的關鍵,以正面和積極的態度地去面對未知的將來。
撰文: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病房經理陳妙玲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