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忍,孰不可忍。」不過對於港台的員工而言,最難承受的「忍」就是鄧忍光處長。正如已經卸任該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總監的張國良在其臉書直斥這位空降長官,完全沒有盡到一位領導應有之責。當該台記者在北京因採訪有關劉霞的新聞時被國保毆打,處長作為港台的最高負責人,理應召開記者會予以譴責。而他非但沒在員工最需要時,站出來聲援支持,唔知「死隱」咗喺邊?反之,卻御駕親臨立法會,以雞毛蒜皮之事公開指摘自己的員工,孰輕孰重,一目了然。若然有人可以咁樣對待自己下屬,下屬投下不信任一票,舉牌「倒光」不過就是應有之義。
我非港台員工,那些雞皮蒜皮事,干卿底事,不過作為公帑持份(亦即有份出糧)者,自有話語。我都算係一間公司嘅主事人,亦獲邀出席不同的工作會議,間或對同事提出的意見不以為然,仲要係人家未講完,我就已經插嘴打斷,no咗先。知我脾性的與會者就會適時幫腔(不過都唔係幫我):「主席,我哋先brain storm,跟住再深入討論。」每聽到溫馨提示,我就會提醒自己稍安毋躁,否則不知扼殺了多少創意點子。
岔開一筆,無非想講,今日媒體內容要做到雅俗共賞,殊不容易,更何況是嚴肅政治話題。所以寧取陰陽怪氣,也不要正經八百,唔係就不如轉台睇央視。因此就算係富爭議嘅「希特拉」構思,亦只不過就是創作過程的其中一種取材可能,若然這樣的「思想經過」都要交代,咁睇怕接住落嚟嘅就係「思想入罪」,諗吓都犯法。
棄編輯自主 保官運亨通
至於將王牌節目《鏗鏘集》和《頭條新聞》搬往亞視播放,除咗「謀殺」二字,還有更好的理由嗎?如果我公司有隻熱賣產品,營業部主管竟然話要將啲貨放晒畀啲完全唔掂嘅分銷商,咁一就係佢收咗水;二就係佢腦缺鈣,呀,頭先至講我會以開放態度聽意見,所以點都等埋個主管講完先炒佢。至於呢位處長,我唔認為王征會有利益輸送,而作為一位扶搖直上政務官,才智亦毋庸置疑,咁點解會有咁不乎尋常嘅提案,擺明就係要將這些惹當權政要討厭的節目「滅聲」。
雖然「廣播處長及管理層」其後聯名回應,好認真咁話乜嘢「處長從沒在任何會議要求將《頭條新聞》永久安排只在亞洲電視播放」。現政府的語言偽術真係無「處」不在,如何解讀,各位亦心中有數,「冇喺會議中要求」咪即係話畀全世界聽,「會議以外嘅時空」自有商討醞釀;雖然唔係「永久」,但與「長期」、甚或「不設時限」之間,其實係有好多嘅可能性。至於回應嘅另一重點就係:「廣播處長從沒要求任何同事執行政治任務,但明白部份員工因各種原因可能感到政治壓力。」
請問如果唔關政治任務事,員工嘅「政治壓力」何來? 至於佢喺員工答問大會都要再補上CY式造句:「我冇否認我冇講過。」同出一轍,再說嘥氣。不過我都覺得對於呢位「克盡己職」嘅政務官處長嚟講,嗰啲其實都唔係乜嘢「政治任務」,只係佢加官晉爵嘅條件,仕途上能否進一步,點都要睇官場大環境,所謂「政治氛圍」又點可能同「政治」無關?不向北靠,又何以官運亨通,至於「為民喉舌」、「編輯自主」、「港台獨立」,乜嚟架?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