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先進國家經濟增長疲弱,近期亦相繼傳出壞消息;相對之下,亞洲區經濟復蘇趨勢強勁,政治形勢穩定,令亞洲債券的避險功能更為突出。
繼美國、法國後,英國遭遇自1978年以來首次失去「AAA」最高信貸評級。降低其評級的穆迪指出,英國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對政府財政緊縮政策構成壓力,相信英國要在2016年前完成減赤目標的難度將會增加。
意大利大選結束,惟未有單一政黨取得明顯優勢,令當地組成新政府「難產」,或要舉行新一輪大選,由於當地政局不穩,市場憂慮將影響其財政改革及緊縮政策。
至於美國於今年2月份的失業率和新增職位數字儘管比預期為佳,但高企於7.7%的失業率,意味着美國要繼續努力振興經濟及創造就業。
與歐美相比,亞洲區境況截然不同。自亞洲金融風暴後,亞洲國家積極改革金融和貨幣制度,即使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衝擊,但亞洲經濟體展現堅韌性,迅速走出危機,近期亞洲區經濟數據亦亮點處處。
在眾多亞洲國家中,泰國和馬來西亞的經濟強勁反彈。泰國於去年第四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錄得18.9%的破紀錄增長,而馬來西亞的增速亦達6.4%,為兩年半以來高位。中國的出口亦有可觀反彈,剛公佈的2月份出口按年增長達21.8%,遠勝市場預期。
規模流動性有改善
相對歐美大國遭降低信貸評級,印尼、菲律賓、南韓等自2011年以來先後獲調高主權評級。目前亞洲債券市場規模及流動性均大為改善,企業獲利持續增長,違約風險偏低,波動性亦較股市為低,因而受到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青睞。
近年參與亞洲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越來越多元化,發展也日趨成熟。雖然今年外圍經濟仍存在不明朗因素,但亞洲區經濟基本因素穩健,亞洲債券中長線仍有極佳的避險功能,有助提供穩定收益。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