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傳媒報道,中石化集團、中電信集團等央企在深圳囤地多年,雖然國土部門三申五令要加大處理閒置土地力度,但實質效果成疑,地產界認為背後隱藏灰色地帶。
《華夏時報》報道,深圳市規劃國土委日前首度在網站公佈67宗閒置土地名單,閒置時間最長達17年,中石化、中電信集團等央企也在名單之列;其中因政府原因導致的有31宗,例如規劃調整、土地徵轉補償未理順、市政道路建設滯後等;而因為企業原因閒置的有36宗,例如企業改制和司法查封等。
多灰色地帶 政府束手
報道引述一家龍頭地產界人士稱,其實企業完全可以通過製造糾紛來達到囤地目的,另外可透過上報難以通過審批的規劃方案來拖延時間;一些與政府關係良好的企業,政府甚至會主動承擔責任,配合企業規避查處。
而中石化集團和中電信集團通過協定方式取得的相關土地,已經分別閒置了六年半和八年半,均是企業原因導致。深圳市雖然認定,截至去年底共有閒置土地696宗,但收回的土地寥寥無幾;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官員亦坦言,企業清楚土地值錢,會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合法囤地,令政府執法確實有難度。
深圳市的土地閒置問題在廣東省內可謂最突出,於去年11月底深圳正處置的閒置土地共152宗,面積421.38公頃,相當於全省的三成,並較廣州高逾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