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港鐵燈箱在宣傳一套兒時很愛的舊電影新拍版本《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魔境仙踪);舊版的《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是奇幻歷險電影的經典,這個故事我自覺是給人生路迷失的人之絕佳提示。
Follow Your Yellow Brick Road
1900年L. Frank Baum寫了一本偉大的小說《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後來在1939年被荷李活拍成現時家傳戶曉的音樂電影《The Wizard of Oz》。戲裏飾演Dorothy的Judy Garland把一首《Over the Rainbow》唱至七十年後的今日,仍然廣受愛戴,《Follow the Yellow Brick Road》更是人在旅途迷失時十分勵志的經典金曲。
故事裏講述Dorothy的家被龍捲風吹襲,醒來發現自己迷失在一個叫Oz的奇幻國度,為了要尋找出路才展開了她的歷險旅程。途中她遇到自稱沒有頭腦的稻草人、沒有愛心的鐵人和沒有勇氣的獅子,結果一起前往尋找萬能的巫師Wizard of Oz,希望他能賜給他們所缺乏的,並指點出路。
Dorothy在香港
在香港要做一個獨立品牌要開舖;做獨立音樂要租Band房練嘢錄音出碟巡迴;或者搞劇團要做佈景廣告養演員,辛苦幾個月只演五場,走這些少人走的崎嶇路追夢者就好像《The Wizard of Oz》裏的Dorothy,走着她的Yellow Brick Road,也不知道會否找到出路。香港這地方的Wizard巫師是地產商,但他們絕少會真正支持本地創作人。這裏地太貴,要做獨立創作生存,基本上在發一場春秋大夢。但我們做自己服裝品牌Daydream Nation的七年裏,我們不單止沒有覺得絕望;相反地,我們見到好多熱血的設計師、插畫師、音樂人,仍然堅持着他們的夢,也在黃磚路上邁進。
黃磚路的下一站
我一直對任何商場搞藝術都有保留,但K11對我們DN多番邀請,並給我們低於巿價的租金,在其藝術商場裏Level One K-11 Select開店,誠意打動了我。我們非常支持並相信以便宜的租金邀請獨立設計師進駐商場,對整個香港設計界都好。因為香港的商場只有一式一樣的大名牌,希望這種合作,可以帶領這個潮流,介紹更多有國際視野的香港牌子給大眾,讓香港人的價值觀和口味可以有更多元化,亦可作為獨立牌子升格成長的平台。
為此我們也在這Art Mall做了一個裝置藝術,我們在它的大堂中央起了一條彎曲的黃磚路,而路旁有兩間有腿懂走路的小屋在一旁歇息,更重要是一個指示牌,上面分別寫着英文字Dreams、Love、Courage和Faith(夢想、愛、勇氣和信念),這四點正是追夢者在路上失落時最需要的力量。兩間會走路的小屋是我和姐姐Kay的投射,寓意在香港做創作的追夢者走着崎嶇的路,並且難找落腳棲身地。
有很多人都說香港是個文化沙漠,又說香港的黃金歲月是在已過去的八十年代;但我早兩年看大導演Woody Allen的《Midnight in Paris》,提醒我人經常忽視當下的好而只顧回望過去的光輝。我覺得這一刻的香港也十分好,從前雖然有羅文、張國榮、梅艷芳、Beyond,但當年卻沒有幽默諷刺時弊的My Little Airport、MastaMic,也沒有如Clockenflap般具國際規模的大型音樂節。
我們Daydream Nation春夏季的主題故事,根據格林童話裏四隻被主人迫害而決定出走去玩音樂的農場動物之故事改編,原著裏他們飢寒交迫,直到在森林裏於一間屋窗旁大合唱討飯吃,誤打誤撞把屋裏幾個大賊嚇跑後,食物金錢大屋一併獲得,從此快快樂樂。我們DN的版本則決定讓他們把歷險延續,用氣球升起大屋繼續追尋他們的音樂夢。
這四頭動物的歷險,其實跟Dorothy、稻草人、鐵人及獅子四位走在黃磚路上的故事一樣,角色們都沒有足夠自信,勇敢的獅子自以為膽小、聰明的稻草人自以為沒腦筋等等。
香港創意文化圈除了要有夢和愛,亦需要有勇氣和信念,相信我們當下的好,一點不比從前遜色。要是香港走在黃磚路的人都能有這些信念,The Best is yet to come,香港的Oz也許快來臨。
作者:Kay & Jing Wong( http://www.facebook.com/daydreamnati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