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三大電訊商被騰訊(700)旗下微信造成極大衝擊,有指電訊商或因此損失數百億元短訊收入;越來越能「俘虜」內地用戶的騰訊似乎稍佔上風,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昨日表明,傳統電訊商與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有競爭是好事,並鼓勵有關競爭。
記者:石永樂
有分析員更指出,騰訊現時已經發展為內地第四大電訊商。
苗圩昨日被問到工信部將如何監管互聯網公司和傳統電訊商之間的競爭時,他只回應稱,要從保護用戶的角度出發,做到一定的規範,但他指「傳統的通訊方式和新型的互聯網通訊方式之間的競爭總體來說是件『好事情』,對用戶有利,工信部鼓勵競爭。」
或加快引虛擬網絡商
國信證券分析師范陽認為,苗圩言論實在可圈可點,他相信內地或因此加快落實引入虛擬網絡營運商,由於預期騰訊將會申請做虛擬網絡營運商,因而向電訊商繳交租網費「補償」。
近日坊間傳出多個有關微信的傳聞,其中有傳聞稱,三大電訊商正與騰訊展開談判,主要內容是如何監管騰訊的OTT業務,以及如何向OTT業務收費。
所謂OTT業務,是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電訊商,發展以互聯網為平台的各種語音、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微信是最典型的代表。但三大電訊商及騰訊均否認「攤牌」傳聞。
不過業界人士指出,「電訊商唔會咩都唔做,一定已向有關當局反映」。
的確,中移動高層之前對微信的言論較「激」,但前日集團業績會上,一眾高層的態度似乎有所軟化,可能已有「高人」出面協調。
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日前稱,全球電訊商都面對互聯網行業的競爭,那是必須面對的挑戰,更指語音及短訊的佔比下降為必然趨勢。
電訊商恐失百億收入
業界人士稱,騰訊一直用很便宜的價格向營運商租用寬頻,然後為用戶提供免費的語音和數據,有指這種趨勢若繼續下去,對電訊商可能是上百億元收入的流失。
中移動首席執行官李躍日前就披露,若用戶發出1,000條短訊,中移動可以有100元人民幣收入,但用戶若透過微信發出1,000條短訊,其涉及的數據量只會為集團帶來「幾塊錢」的數據收入。
范陽亦指出,市場已形容騰訊為內地第四大電訊商,他更認為騰訊較三大電訊商「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