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筆者你儍咗?會嫌棄銀紙過多?從個人角度出發,只要搵錢有道,是不會厭惡銀紙多;但從宏觀經濟而言,水浸至如近年各國央行QE所導致的,則未必全是好事。
不是說銀紙多便不好,而是過多時就有問題,如近十數年全球經濟生產力之增幅遠低於銀紙之增長,差別約一倍:
(A)
這樣人為地令銀紙過多會扭曲價格,擁有被資金追逐的資產,包括近年本港之業主,當然會感覺良好,有豐厚利潤亦無可厚非,但這不等同資金有效率地被使用,個別人或行業之興旺亦不一定代表整體經濟有效益。
價格扭曲波幅很大
價格如何被扭曲?例如:(1)若非銀紙過多導致存款近零息及按揭利率三厘不足,本地樓價不會如現在的高,甚麼供應不足只是次要的camouflage藉口,萬一加息就連甚麼殷切需求,包括外來的亦會消失;(2)除個別行業,在期間內投資炒賣的回報比做一般實務的高;(3)除個別專業,一般薪酬變動有限。
(B)
增加有和沒有之差距,這些銀紙是以借貸形式放出市場,通常較富裕的才可拿到較多來使用,這亦不能責怪銀行,但富者會越富。
(C)
懲罰投資保守者,以前放數千萬元入銀行做定期收息已收入不俗,但現在少得可憐,趕錢出戶口之餘更要購買風險較大的資產,不能完全安枕無憂。
全球銀紙過多令人興奮,但並不帶來安樂。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