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對論】
記:《蘋果》記者
朱:太子鐘錶執行董事朱繼陶
沙士於03年來襲時,本港經濟驟跌谷底,開放內地客來港自由行救急。轉眼十年,太子鐘錶由只得4間分店,擴展至擁14間分店的連鎖集團,員工數目翻了四倍。朱繼陶認為不能否定自由行對本港經濟的貢獻,內地客佔九成生意額。
記:有人說受惠於自由行的只有珠寶鐘錶、名牌手袋等奢侈品行業,你同意嗎?
朱:自由行唔只買錶,仲對化妝品、飲食、相機,甚至連萬寧賣普通紙尿片、奶粉(也買),所有零售業同服務業都有好處。一般市民亦唔係冇受惠,旅客多咗就會創造就業。可能因為有自由行,清潔、洗碗工人都請多咗,酒店就當然好啦。你唔能夠否定自由行係對香港帶嚟好大裨益。
記:你們在旅遊區設有不少分店,租金是否構成很大經營壓力?
朱:係,𠵱家租金好貴,但冇辦法,就好似你釣魚,要去最多魚嘅地方;你做零售,就一定要去最多人嘅位置。
不過,呢個世界有競爭先有進步,有淘汰先有發憤。以前飛髮舖喺地下,後來上咗樓;跟住相機舖、食肆都慢慢上咗樓、落地牢。當租金去到咁貴,當然 luxury(奢侈品)係容易啲畀得起租,因為我哋賣嘅嘢個profit margin(邊際利潤)大啲,但其實到某一個程度都係支持唔到。利潤拎完之後仲要交租、交稅、人工,計計埋埋先知有冇錢賺。當租金起得太犀利,呢條數會計唔掂,計唔掂就要投降。你想做都做唔到,邊有人做蝕本生意?咁你唔做,咪有第二個人嚟做囉。
記:一般人唔需要大量奢侈品,有市民覺得街道被名店壟斷,影響日常生活。
朱:環境會一直變,呢個係時代巨輪,你冇法子,只能夠適應。一個城市嘅小區發展會慢慢膨脹,旺嘅地方會一直旺開去,例如由北京道、廣東道旺到去樂道、海防道。平嘅嘢淘汰咗,慢慢就會發展去橫街,譬如你鍾意食嘢咪去轉角亞士厘道;佐敦準備起高鐵,啲嘢開始貴,你唔鍾意一樣可以走入廟街,乜嘢都有,好平。90蚊碗雲吞麵又有,10蚊大大碗雲吞麵都有,係你自己選擇。
記:本土小店無法立足,很大程度是因為租金太高昂。如果由政府出手實施租金管制,是否可行?
朱:呢樣係唔得嘅。香港係自由社會,自由經濟社會就係用供求決定價格同經濟活動。政府一向採取不干預政策,容許自由發展。香港咁多年都成為全世界自由貿易最好嘅一個地方,就係因為少規管。所有嘢都有佢嘅存在價值,互相千絲萬縷扣住晒。你唔能夠特登去打壓咗某樣嘢,你打壓咗一樣,第二樣嘢咪冒咗出嚟囉。如果政府真係用呢招(租管),可能會令成個(經濟環境)失衡。你以為幫佢,但你一幫佢就會令到另一邊嘅人唔公道。
記:自由行人數應否封頂?
朱:無城市講到明唔歡迎旅客。停咗自由行反而係會影響民生,可能連洗碗阿嬸都冇嘢做。𠵱家出現咗個問題係將自由行同水貨客混為一談,其實唔應該畫上等號。自由行嚟嘅旅客就係旅客,佢係嚟走水貨嘅就係走水貨。大家知道原來走水貨嘅百分之六十都係香港人。如果你將自由行限制入嚟,你想醫治水貨而落藥落自由行度,係咪落錯藥呢?打擊水貨唔係旅遊㗎,係海關㗎。
我成日同人解釋,𠵱家內地人嚟香港,唔一定要靠自由行,佢哋好多係公幹,或者喺香港有投資,係投資銀行大客,隨時可以落嚟。就算你停咗自由行,咁又點?反而旅遊業議會可以做啲嘢。你好容易統計到,邊個時候係旺季,負荷唔到;邊個時候少啲人嚟,有空間可以放多少少。或者做多啲宣傳,鼓勵旅客淡季嚟香港,平均分配人潮,話唔定仲有效。
mailto:[email protected]
■旺區舖位租金高昂,惟有受自由行歡迎的名店負擔得起。
■朱繼陶強調,水貨客與自由行不應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