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選自聖主教 成建交死結

北京自選自聖主教 成建交死結

【特稿】
和中聯辦談判能否為港人帶來普選?佔領中環會是成功的最後一步,還是惹怒中國共產黨的一着?如果戴耀廷的家人被脅持在北京手上,還會不會有所謂的佔領中環N部曲出現?
中梵關係的發展和港人爭取普選一樣,大家的對手都是中共,不同的是,教會的這場博奕,有過千萬的「人質」在對方手上,到底選擇用強還是談判,在榮休本篤十六世在位8年期間,一直在教廷內爭論不休。
一直被外界視為保守派的本篤十六世,在中梵關係發展上其實非常進取,上任之初即擢升已榮休的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為樞機,2007年更成立中國教會事務委員會,召集港澳台華人研究中國教會問題,同年又發表致中國天主教徒的牧函,明確否定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三年前,更委任本港的慈幼會神父韓大輝為總主教,出任萬民福音部秘書長,成為首位在教廷任高職的華人。
不少人在分析中梵關係時,均會提到台梵的邦交,即使是昨日中國外交部的言論,也以斷絕邦交為首要條件,但看在教會眼中,主教任命權才是中梵建交的死結,中方屢屢以台灣為擋箭牌,過去3年又多次,只是顯示出中國政權無意解決目前的困境。
2011年,教宗首次公開宣佈,把無視教會律法而接受主教祝聖神職人員逐出教會(絕罰),震懾過往接受「兩家茶禮」,既接受政府好處,自選自聖為主教,期後又要求梵蒂岡寬恕的投機份子。而北京就以斷絕教會傳教作為「回禮」;過去數年,所有經香港到內地傳教者均遭取消通行證,甚至沒收回鄉證,中梵關係陷入最低潮。

內地教會越走越遠

主教任命,可以有多種方式,包括由中方建議人選,再由教廷首肯,或者共同提出人選,雙方協商,但過去幾年,中共多次違反默契,教廷內的鴿派固然感到不是味兒,以華人為首、與共產黨有交手經驗的專家,更是怒不可遏,認為教會多番妥協,未有把自把自為的人逐出教會,令教會紀律蕩然無存,令內地的天主教會距離教會原貌越來越遠。
對於新一屆的中國領導層,教會內部不存厚望,而作為教會新任首牧,方濟屬於行動派人物,重視教會紀律的同時,亦無懼創新,他曾提出突破教會的規定,讓未成年,但了解聖體意義的兒童領受聖體聖事,完全符合自古以來,耶穌會士特立獨行、智慧過人的模範。
若以香港爭取普選為例,如果五區公投方式不可取,和平談判又得不到效果,集行動與談判於一身的佔領中環方式是否可行?未來中梵關係的發展,不單端乎方濟是否能夠真正聆聽中國教會專家的意見,更重要的是,他能否以智慧開創新的互動模式。
記者 張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