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是一位49歲的離婚婦人,既要工作,又要獨力照顧年事已高的媽媽,她媽媽有長期病患加上行動不便,每天的照料工作非常沉重吃力。過去一年,李小姐四肢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於是到處求醫,看過的醫生包括普通科、骨科、風濕病科、痛症科,吃過很多止痛藥、做了很多檢查,但仍然找不到病因何在,疼痛一直沒有減退,受痛症困擾的李小姐最終放棄了工作。身心受壓的李小姐感到非常吃力,甚至坦言若不是要照顧媽媽,她早就了結自己的生命。
分析壓力治無名痛症
她輾轉遇到一位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對她來說那天彷彿改變了她一生。接下來的9個月,李小姐定期由這位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覆診,雙方建立了互信關係,李小姐不再到處求醫,醫生向她解釋,她患上的是「身心病」,即由壓力及情緒引致肢體疼痛及其他不適,醫生與她一起分析壓力來源、處理方法以及如何減輕痛楚。現在李小姐已學懂與那無名疼痛共存,不需要藥物就能恢復病前正常的生活。
無名痛症不但對病人造成困擾,也會令醫生傷透腦筋。「身心病」是精神病的一種,但許多病人往往會否定自己的情緒問題,而拒絕接受精神科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家庭醫生就能發揮其作用,透過了解病人的擔憂和期望、認識病人的家庭背景、社區環境關係,從提供全人治療。若你有上述煩惱,不妨找找你的家庭醫生談談。
註:「醫人絮語」專欄完結
撰文:陳俊平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瑪麗醫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
醫人絮語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