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擬推「中國化」品酒名詞

佳士得擬推「中國化」品酒名詞

【符合國情】
「話呢杯酒飲落有礦物加蜜糖味,好多中國人聽到會一頭霧水,但如果講有竹蔗茅根精味,一聽就明晒」。品嚐葡萄酒文化在歐洲發揚光大,不少品酒名詞與當地 文化相關,華人未必了解,佳士得擬推一套「中國化」名詞,希望令葡萄酒文化更普及。
「以前喺澳洲學品酒,教授話呢杯酒有Gooseberry味。我都未見過,點知乜味?咪死記囉」。佳士得中國區名酒部主管譚業明笑說,數年後才首嚐Gooseberry,「原來係咁嘅味」。他說中國人對於品酒學常見的甘草味也不太熟悉。

盼普及葡萄酒文化

他又舉例,品酒名詞指的gamey味,其實是指外國人打獵後將動物放血風乾的野味肉味,「但中國人聽到都反胃啦」。因此,他正研究將部份品酒名詞,盡量譯為華人熟悉的味道,例如礦物及蜜糖味,其實就像竹蔗茅根精的味道,濃郁果味就像嘉應子,又或紅棗味。
他會透過將開辦的品酒班,推廣這些符合國情的名詞,令葡萄酒文化更普及,「仲會畀學生飲吓唔同成份嘅牛奶,感受吓咩叫full body或者light body」。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