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先例】
特首梁振英稱參考韓國及新加坡政府扶助產業經驗,為插手經濟開路。兩國透過政策傾斜促進某些企業及產業發展,同時引發不少經濟及社會問題,備受爭議。
韓經濟被大企業壟斷
韓國政府一直在資金及政策上,全力扶助國內的大企業,早於6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便以大企業帶動國家工業化,如於1962年頒佈《汽車工業五年計劃》與《汽車工業保護法》,以關稅及法例限制外國車進口,讓現代及KIA等本土車廠發展。
近年韓國政府銳意發展高新科技及創意產業,就以政策及國家金融機構批出低息貸款,扶植三星、LG等等的大企業,又以公帑發展電影業,有指這些做法令韓國經濟逐漸被大企業壟斷,被質疑官商勾結。
新加坡政府定下支持發展產業項目,再以政策及獎勵機制,吸引投資者到該國發展,近年新加坡想發展金融及科技產業項目,對投資該國相關企業,在設備、技術、業務拓展、研發、智識財產權、總部管理及產業發展等領域,提供大量財政獎勵措施,卻被國內部份學者批評,難以應付急速變化的國際經濟環境。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