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時為18歲少女的事主因患濕疹,自2004年起向西醫何澤誠求診,四年間共接受399劑類固醇注射,病情未見起色,卻誘發糖尿病等長期病症,並出現臉腫等症狀;另由於須服用多種藥物抑制病情,須無奈終止懷孕,自此患嚴重抑鬱,失工作能力。昨何澤誠被裁定專業失當罪成,判罰停牌10個月,女病人慨嘆「毀我一生、判得太輕」,卻已無力再聲討。
記者:馬志剛 嚴敏慧
醫委會昨日召開聆訊何澤誠不當使用類固醇涉專業失當個案。案情顯示,事主森川美晴在2004年5月24日因濕疹首次向何求醫,當時18歲的她已強調不可使用類固醇藥物,惟何澤誠照樣使用類固醇藥「地塞米松」,為她進行肌肉注射。此後森川平均每四天覆診一次,每次均接受10毫克注射,何一直沒有如實告知森川所用藥物含類固醇,其間無建議替代治療方法,也無及時轉介專科醫生。
免生畸胎終止懷孕
2007年底,森川從診所姑娘口中得知藥名,向另一醫生查詢,始揭發過去數年的用藥實含類固醇。森川質問何澤誠,何回覆指有病人每日用更高劑量的類固醇也無異樣,森川只好繼續接受注射,前後共接受399劑類固醇治療。直到2008年4月,森川因血糖水平升高入院,被確診患腎上腺壓抑和類固醇性糖尿病,亦出現醫源性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症狀,例如面腫、癡肥等。
案中事主森川昨現身聆訊現場,向記者控訴何澤誠「毀我一生」。操廣東話的她表示,多年用類固醇藥令她患上糖尿、脂肪肝等長期病,且有骨枯徵狀;昔日她居於沒有電梯的唐樓,每次上落疼痛萬分;每日需服用多種藥物,即使2010年與丈夫結婚,2011年懷孕,醫生告知「好大機會係畸胎」,無奈接受人工流產,自此患上嚴重抑鬱,兩年間暴瘦60磅,曾兩度自殺幸獲救。
失工作能力領綜援
森川原有老人院保健員的工作,也因體力不勝,經常頭暈作嘔而辭職,醫生確認已失去工作能力。早前曾領綜援,現依靠何澤誠早前在民事訴訟中用作和解的賠償金過活,惟只夠生活數年,日後仍無打算。
何澤誠昨與代表律師一同上庭,但沒作抗辯,直接承認指控,並向對方致歉。代表律師求情時指,何此前無犯錯紀錄,且已在民事訴訟中,向對方賠償了一筆可觀費用,希望可繼續做醫生服務社會。
惟醫委會認為,眾所周知類固醇有副作用,醫生隱瞞病人使用,行為不道德,個案中使用類固醇的密度更無醫學根據,超出可容忍的範圍,罔顧後果。
醫委會判何澤誠五項專業失當指控全部成立,須停牌10個月,之後須證明其專業道德及用藥做法改善,才能重新註冊,並須要接受一年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