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部:余均益的堅持 寸得起

食字部:余均益的堅持 寸得起

關於余均益醬油,它像個都市傳說。網上食評好多,甚至形容余均益辣椒醬與蘿蔔糕是最佳拍檔,但問問朋友,平常吃它的人很少。結論是它銷售點不多,唯一專門店在西營盤半山上。西營盤第二街新舊交錯,一邊是新式豪宅,另一邊盡是小車房、雜貨舖,夾雜在街中有一舖位,窗明几淨,這店便是余均益唯一專門店,第三代掌門人余啟超接手五年,掙扎在新舊的價值上,訪問中他說了幾次:「唔,你再過兩年來問我,也許我才有答案!」
記者:何兆彬 攝影:潘志恆

第三代─余啟超 從責罵中學習

第二代掌門余康權(左)及第三代余啟超Antony。

眼前戴眼鏡的斯文男子,就是余均益第三代掌門余啟超(Antony),他接手生意五年多,將原本只剩兩樣產品,恢復至近八款,搬新舖、搬新廠、加網頁,也加了臉書專題……好聽講他是太子爺,但從接手一刻開始,就不容易,「當初回來沒有甚麼鴻圖大計,就先學習吧。第一件事,學畀人鬧囉。公司全部係老屎忽,咪被人指住來鬧囉。其實也無可厚非,我在他們身上都有學到嘢。」舉個例,把經典辣椒醬加推矮身瓶裝,也不容易,「八角形樽辣椒醬用了好多年,但有客人表示,底部的醬沒法取出,那我就想,多出一個矮瓶裝好了,舊的照出。但就是這樣,對夥計來說也是改變了。」
想改變的還有銷售點,要買余均益,一係來西營盤,一係要去市面上數十間雜貨店。好多客人都投訴買不到產品,於是他去超市傾上架。「超市有所謂霸權主義,他們總要我(在超市)減價,但雜貨店也要搵食呀!若雜貨店比超市貴,誰去雜貨店呢!結果我做了一個商業上很難理解的決定,就是拉倒了交易,暫時都沒有超市代理我們的產品。超市還有很多上架費、Eye Level(成人視線高度)一個價錢,減了價又要跟他對分……如果純商業決定,這決定是錯的!」

老太太,買。

韓國人也摸上門買。

符合要求先出貨

Antony總徘徊在新舊的價值之間,做辣椒醬,他堅持用古法,堅持不加防腐劑;做新產品,他先恢復爺爺當年的豆豉醬、辣椒豉油,而非現時流行的XO醬,但有些價值,他還在思考:「父親那一代,請一個工人就是請一世,生養死葬。八十歲人還在送貨。」父親余康權:「真的是死葬的,有些工人無親無故,我們連身後事都替他辦好。」問Antony今後如何,他說:「過兩年你再問我吧。」坊間總傳說余均益寸、貴、沒賒數期,唔休做,他承認常被人鬧,「唔係有錢唔賺,而係賺錢,都要符合自己的要求才出產。外間成日認為我哋有錢唔賺,只因為我們沒有用防腐劑,開了瓶就要放雪櫃,每一料(批次)也不能出太多貨,所以成日被人鬧我唔畀貨佢。其實我情願分兩次送貨,新鮮啲。」Antony十幾歲就想落舖幫手,爸爸一直不許。他兒時對父親的記憶,就是每晚余康權回家,就聞到他身上有股香醋味(因辣椒醬的主要原料是醋)。余康權沒嗜好,天天開工,年中無休,連西營盤也甚少離開。Antony後來到加拿大升學,回來打過工,父親始終不答應讓他落舖,直至五年前,終於答應。
爺爺余兆基去世那年,Antony才11歲,他記得當年爺爺身子欠佳,總叫他:「阿超,報紙,報紙!弟弟很聽話,但我就曳少少,要叫幾次先聽話。」接手生意後,Antony越來越知道爺爺的厲害:「他做醬油,也通曉市場學,『吃雲吞麵落辣椒醬』這Slogan就是他作的。他設計都得,每款設計都要經他過目。」

談兒子捱罵,余康權說:「老一脫,一定話你:『你阿爺嗰一脫都唔會話我呀!』」

這個翻新的招牌由舊店搬來,已逾半個世紀,是創辦人余兆基親手寫的。

舊舖

透過窗戶,看到舊廠中的木桶等設備。

舊廠位於西營盤爹核里,地已被政府收回,但仍未拆。

舊工場仍用木桶加木槳。

舊店的鐵閘上刻有寶號名稱。

舊照

秦沛舊店一遊。

余兆基與葛量洪港督握手。

五十年代工展會,好多明星包括有羅蘭(右四)、張儀、丁瑩、顧媚。

工展會展館高兩層,威到震。

創辦人余兆基

送貨

現在的送貨車與五十年代舊車對比,十分有趣。

產品

禮盒裝內有兩樽辣椒醬加一樽豉椒醬$120

馳名甘灘風味辣椒醬後為供酒店、茶餐廳使用的大樽裝,右一為傳統樽裝($35/250克),而左一為新瓶裝($25/100克)。

香辣油$25/190克

辣椒豉油$25/230毫升

豉椒醬 $35/255克

古方豆豉醬$25/230克

第二代─余康權 關於自己……

從前,余均益不接受訪問,品牌顯得很神秘。這次記者透過朋友關係,沒折騰就約得兩代傳人,心諗呢次仲唔掂!那知道攝錄機一開,余康權問一句答半句。死火!看牆上的照片,有與兩任港督合照,有與眾女星合照,記者問余伯他父親余兆基是否名人?他連忙否認,反而在旁的老夥計插嘴:「老街坊都知,當年佢派錢畀窮人㗎!」談余均益是名牌,兩代掌門人都連忙否認。余很拘謹,要過一陣子,他才打開話閘子。關於四十年代:「我打理余均益52年了,今年72歲囉。我1941年出世。我記得細個日本仔打到嚟,走避到防空洞,當年我四歲!」
「我20歲接手做余均益,當時爸爸病,我媽媽不識字!所以我咪入呢行囉。我份人無嗜好,日日都係返工,收工就返屋企。返屋企,爸爸不多話,也沒告訴我們怎創業;但對外,我爸爸好活躍,鍾意參與社團活動,同我相反!我就唔鍾意。打理了余均益52年,我今年72年。這52年都係胡胡混混,也經過好多艱苦。呢一行點?學我老竇話,這門生意是爛棉衲,不會餓死你,又不會發達。」

關於爸爸……

「我爸爸學做辣椒醬,係喺鄉下偷師學番嚟嘅,係偷師㗎,從前啲師父總教少一樣嘢嘛!他18歲落嚟香港,喺西營盤落腳,開舖開廠居住,都喺這區。」

關於價錢貴……

「料貴嘛,人家話我貴咪貴囉,你估我偷番嚟㗎?要原料嘛。我哋叫『均益』,係取自『均勻調味成佳品,益食何須成美腴』一詩,意思係不貪不謀。做生意總之童叟無欺囉,唔好呃人。」

關於做訪問……

「我哋從前不接受訪問的,就算講,也要小心。如果我講錯了話,啲行家、老嘢會覺得余均益你好叻咩,你做細路哥時,我睇住你大啦!不如謝絕探訪。好多人來到,都被我推番佢出去。自己講無用,畀人客講就話啫!幾大唔好認叻。因為講得多就會亂龍,好似打到人十二章落地,咁就死!」

用家點講?

余均益Fans眾多,使用它的食店有哪些?原來不太Updated,例如中環筷子記,已沒有使用,米芝蓮點心店添好運近日也換走了余均益,可見市場競爭之激烈!

南瓜(飲食博客)

「吃余均益有七、八年了,也試過其他辣椒醬,但總覺無咁有層次。我認為,配乾炒牛河、炒麵一流,有時我知自己會吃乾炒牛河,會帶細支裝出街!」

麥桂培(添好運點心主理人)

「之前用它配蘿蔔糕用了三年多,它品質當然好好,但後來有食客反映它比較辣。再加上它又比別人貴一點,加重了營運成本,近日轉了另一牌子。」

Ricky (Le Mieux Bistro主理人)

「我細個就吃余均益,橙色辣椒醬的品牌有好幾個,但始終以它的酸、辣度最好。吃它,配米漿做的食物最好,但如果用桂林辣椒醬就失色得多了!」

劉發昌(劉森記麵家負責人)

「舖頭用了幾十年,它水準很好,好新鮮,蘸雲吞麵最好吃。但有客人嫌稀,所以近年加了另一牌子,兩樽都放桌上。比較下,它貴其他的三至四倍!」

余均益(2568 8007)

地址:西營盤第二街八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