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發會倡政府用公帑直接投資<br>規劃經濟恐明益紅色資本家

經發會倡政府用公帑直接投資
規劃經濟恐明益紅色資本家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宣佈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昨召開首次會議,他會後表明委員會的建議會寫入下一份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中,包括具體發展哪些產業,必要時政府更會動用公帑直接投資。有經濟研究員及立法會議員質疑,類似政府插手規劃經濟做法,早在前特首董建華年代已試過,最終證明並不成功,更令人擔心會淪為向「紅色資本家」輸送利益的渠道。
記者:陳雪玲 姚國雄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宣佈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昨日召開首次會議。李家皓攝

經濟發展委員會昨日召開首次會議,23名非官方成員有3人缺席,分別是董建華的兒子董立新、身在北京開人大會議的廠商會前會長黃友嘉、以及國泰前行政總裁湯彥麟,首次會議開了約三個小時才結束。
身兼主席的特首梁振英開場時已表明,社會上已充斥大量關於如何發展經濟的評論,他認為已經足夠,故希望該委員會直接告訴政府要做甚麼和怎樣做。梁在會後表示,委員席間認為政府在經濟發展上的角色可更主動及積極,部署要宏觀、長遠,而且產業要規模化,但未有具體建議。

董建華前車可鑑

至於政府扮演角色,梁直言在「適度有為」下,必要時政府可直接投資一些關鍵產業,他以香港兩個主題公園、港鐵及交易所為例,指政府都是股東,至於如何避免政府投資會像數碼港般淪為地產項目、以及防止出現官商勾結?梁振英指委員會目前未傾向建議做那類項目投資,強調政府直接投資不會只對某間企業有好處,而是對整個香港都有好處;他又指委員會有申報制度,如果委員有直接利益衝突需要避席。
其實梁的做法並非新事物,早在董建華年代已設國際顧問委員會,由1998年至2004年期只開過七次會,但請來10多名國際商界領袖每年來港開會,動輒花費過百萬元,最終無甚建樹;前特首曾蔭權亦成立經濟機遇委員會,但卻被譏諷為「吹水會」,他們提出的六大產業除增長緩慢外,梁振英上場後即表明要再檢討,暗示不會再跟從。

憂再變成吹水會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便質疑,政府直接投資產業的動機及成效:「政府直接投資回報唔好都係其次,最大問題係有啲人同政府關係好,會唔會從中獲利?」他形容梁振英的做法是一大倒退,過去不論是興建迪士尼、數碼港,政府都是有一個政策目標才作出投資,「佢(梁振英)𠵱家想做乜?唔知道。連做乜都未諗就話要放嚿錢出來,可能同政府關係好嘅lobby(游說)兩句就畀(錢),關係唔好就唔畀」。王弼更擔心,政府或會利用直接投資機會助「紅色商家」在港拓展勢力。
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湯家驊更直言,對經濟發展委員會不抱期望,「政府委任親來來去去都係嗰班人」,質疑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吹水會。他又擔心,如果政府直接投資商界某些項目,要小心被指是官商勾結,「政府有咁多錢,不如直接用喺水深火熱嘅基層身上,不如用嚟推全民退休保障」。

政府插手經濟發展失敗事例

董建華年代:
成立國際顧問委員會研究經濟發展方向
收場:由1998年至2004年只開會七次,最後無疾而終
發展數碼港計劃
收場:政府豁免數碼港地價78億港元,以及投資10億港元於興建基建,最終淪為地產項目
投資迪士尼樂園
收場:政府用152億元填海造地和興建接駁公路,32.5億元入股,到去年才錄得純利1.09億元

曾蔭權年代:
成立經濟機遇委員會研究新產業
收場:委員會提出六大產業由2009年佔GDP8%,到2011年微升至8.5%,成效不彰
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3億元支持本地電影
收場:基金投資收回率僅四成,亦曾試過投資金完全無法收回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