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地塞米松是類固醇的一種,半衰期長達36至54小時,皮膚科醫生黎湛暉昨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時表示,事主每隔四日左右接受一次注射,等同有類固醇長期留在體內。由於長期有系統地使用類固醇,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副作用,在未有通知藥物將造成甚麼風險及副作用下使用該藥,做法不能接受。
病情好轉須減少劑量
黎湛暉表示,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年只能接受一至兩次系統性使用類固醇,一旦病情好轉,一至兩周內須逐漸減少劑量,系統性用藥時期不可超過數星期。以本案為例,事主04年5月底首次注射,同年7月應停藥,除非已試過其他療程及藥物無效。他補充,事主面腫、易累,均是使用過量類固醇的常見症狀。以事主年齡而言,患糖尿實為過早,可相信注射類固醇是發病原因;患脂肪肝則源於過胖,相信類固醇也是部份原因。
皮膚科醫生史泰祖則指濕疹為慢性病,臨床上會先用含類固醇藥膏治療,無效或有嚴重濕疹,才會使用口服或針劑類固醇。他表示針劑直接注射入體內,好處是效力快,但不能長期使用,因副作用太多。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