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一直樹敵甚多,有人攻擊香港電台是公務員電台心態,尸位素餐,準時收工,不思上進。保守派攻擊港台「反中亂港、收政府錢咬政府,不肯替政府好好宣傳」。
奇怪的是,兩項罪名,其實是自相矛盾。
如果香港電台真的是尸位素餐,開工望放工的話,按道理,香港電台應該第一個贊成做政府的宣傳喉舌。
你想想做喉舌有多簡單,財政預算案,照本宣科,由頭至尾照讀一次,配合政府宣傳,「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慳水慳力慳功夫,毋須花大力氣找專家學者、尋根問底、批判思考,又樂得滿足左派的願望。
譬如當日鄧忍光要求取消《議事論事》,以官員訪談節目取代;按照「公務員心態」,港台應該「𧄌飯應」,做這種訪談節目多省時間,一個嘉賓,一個主持即可。
《議事論事》又要訪問議員,又要跟進議會議程,浪費時間;但為甚麼港台偏偏要如此反應激烈,誓死不做喉舌,另起一個《星期五主場》,針砭時弊?這還算是公務員尸位素餐嗎?
香港電台的公務員同事,的確有一個可以很安穩的身份,因為公務員編制是鐵飯碗,但他們沒有選擇安逸,沒有選擇唯唯諾諾,遵從長官意志;他們選擇的是一條迎難而上的道路。
以往甚麼「陰陽怪氣」的批評,鄭安國「兩國論」的風波,都是源於外部的壓力,內部團結,互相支持;近日的政治任務,卻是自己人射自己龍門,再好身手的守門員也不能接住own goal。
城堡最容易由內部攻陷,政府用「木馬AO處長」運入港台,時機一到,便下令屠城。只是他們沒有想到,守城的這個姓施的男人,肚腩軟腍腍,骨頭卻硬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