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照現今市面跡象顯示,知識版權由何人掌握,恐怕視乎邊個夠惡,仲有邊個臉皮夠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種古老迷信早就破滅,誰出得起錢聘請有把砲的大狀天花亂墜,真理便乖乖站在誰的一邊。至於所謂公道自在人心,更加不靠譜──看看《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那一鑊泡,縱使資料註明何占豪根據越劇譜曲陳鋼編寫鋼琴伴奏,出現爭拗時無端遭奪權的一方據理力爭,圍觀的涼血動物居然七嘴八舌批評他小器,你就知道群眾多麼荒謬。所以最近港報報導埃及熱氣球慘劇,肇事地點Luxor一律譯作「樂蜀」,網上高人立即指出那是簡而清先生順手拈來的傑作,特別令人拍爛手掌。替歷史還原真相本來就這麼簡單,小丑們道貌岸然靠巡迴大專開課授徒,建立了危危乎的威信又如何,午夜夢迴被自己的誤人子弟驚出一身汗,神憎鬼厭眾叛親離,遲早患上孤獨老人抑鬱症。
提起流傳民間的絕色翻譯,少不免有芬芳永駐的「露華濃」份,一般以為它出自黃霑先生神筆,當事人曾經白紙黑字鄭重否認,可惜並未成為通識。我個人遺憾的是,早年時尚入侵漸漸摩登的都會,紳士淑女披上舶來新裝,fashion一詞沒有被廣東舌頭譯成「忽信」──德高望重的設計師季季新鮮,這一刻長那一刻短,提倡的風氣不是「忽信」是什麼?追隨者昏頭轉向言聽計從,信完一樣信第二樣,你說他們是老襯,樂在其中的他們堅持自己得救。巴黎米蘭紐約舉行的四季交易會,當然不是「花生騷」而是「忽信穌」,擠在天橋下的信眾一疊連聲「耶耶耶」,個個死心塌地珍惜眼前人,昔日種種全是一嚿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