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剩子」救港 - 盧先亞

好不主席:「剩子」救港 - 盧先亞

上星期3.8那天寫過經濟發展,解放了女性的勞動力,也提高了眾姊妹的地位。此消彼長,男性擇偶的議價能力趨跌,所以造就不少人北上求偶(起初可能只係求歡)。據統計數字,家陣香港每年約有四萬名男人結婚,其中內地妻子佔約1.3萬人,即係話每三個結婚嘅男人,就有一個係中港結合。至於香港女性每年出嫁人數只有三萬人,而老公係內地人嘅得嗰3,000,女性策略果然「貴精不貴多」。不過長此下去,本港「剩女」只會有增無減,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新生人口不足的社會現象。

鼓勵生育 要資助託兒所

其實這非香港獨有,亞洲婦女不願結婚,唔肯生仔的情況比比皆是。最錫身的原來是新加坡女性,平均生育只有0.78名,怪不得該國政府振振有詞話要擴大移民人口。
海峽對岸嘅台灣亦只有1.16名,略低過香港,而本港女性平均生育1.2名小孩。近年發展飛躍的南韓則有1.23名,與同級對手的日本不遑多讓,而素以全球人均最長壽見稱的後者(這兩年先被港人超越),就有1.25名。
如上所述,港人活得長,又生得少,唔使㩒計算機都知,香港亦步其他先進國(特別係日本)的後塵,面臨人口老化威脅。財爺嘅財政預算案,亦提出相關數據以作說明,總之就算香港現行制度真係可以五十年不變,雖然唔知仲有邊個會信,但係唔使等多三十幾年,香港人口結構已然大變。撇除不能預計的融合速度和量度,按照香港現在的出生及離世數字演算,過多廿零年,勞動人口相對長者的比例,將會大減三分之二,換言之,就係唔夠人養老,現已在「啃老」的那輩,終有機會回饋報答,不過諗起都覺得靠唔住。
除咗繼續輸入強國子民,唯一治本方法就係鼓勵女性生育,不過指望「剩女」就肯定徒勞無功,所以應集中資源瞄準婚後女性。譬如,日本政府為女性可同時兼顧事業和育兒,大幅資助全國數千所託兒中心,並會增設更多新中心以應付在職女性的託兒需求。香港政府若然會依樣畫葫蘆,既要返工,又要湊仔,且無能力負擔外傭的媽媽當會舉手讚好。
又或可效法新加坡政府咁,提供生仔現金津貼,同實行「育兒優先配屋」政策,即係佢哋嘅組屋(類似居屋)有預留名額畀有仔女嘅家庭。講真,官員與其花心思為單身人士(男士居多,且唔使旨意佢哋能為香港人口貢獻)安居,倒不如為港長遠發展籌謀。點都比係咁意加幾千銀子女免稅額來得實際,不如我倒貼財爺,等你整多幾件中產「剩子」出嚟。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