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瘦身,傢俬亦不例外!大大座傘子般闊的地燈和酒樓最愛的華麗水晶吊燈,往往令到住幾百呎單位的我們難以入手,於是,一提起燈就只會考慮光管和枱燈,有型指數大減;不過今季燈飾通通纖體兼大玩透明感,放在家中,全部可以當它們隱形!
記者:容慧心 攝影:陳永威
模特兒:Kathy@starz People
幼線燈柱一樣穩陣
香港家庭最講求慳位,一般少有購入重身、佔空間和阻礙視野的地燈,一向以「工廠感」見稱的意大利品牌LUMINA最新推出了幾個系列的燈飾,繼續以金屬色調和簡單線條為主,卻加入特別輕巧、少修飾的設計,非常切合香港人的要求。K+I的家具顧問說:「其實大部份家居燈都只要一條電線便能通電照明,所以新一批的LUMINA燈飾全部以一條幼線的燈柱作賣點,希望讓燈飾盡量隱形於家中。」不用擔心燈柱幼身便容易翻倒,以一條電線的燈柱來說,加重了的小圓燈座已絕對穩陣。
當中MATRIX系列由多個可上下180度移動的燈泡組成,將燈泡轉向不同高低角度,地燈便成了一棵火樹。透明燈泡原意為增加室內的空間感,原裝為28W Halo(即約37W標準),因為火數少絕不會刺眼;若想燈飾光線更加柔和,自行換上有色燈泡亦可。「A little lamp with a lot of light(燈小光線足)」亦是LUMINA的宗旨,所以DAPHINE系列的設計是以70年代咪高峯形狀作燈罩,燈的範圍小小,能照及的範圍卻很大;至於ELLE的地燈燈罩形狀就有點像UFO,照射範圍更廣。
另外FLO系列是LUMINA與建築公司Foster+Partners合作的產品, Foster+Partners擅長室內裝置,一直想把燈飾對家居擺設的「滋擾度」減到最低,於是便找來資深的LUMINA燈商,做出這款隱形於家中的燈飾。這設計有黑、白和紅、黃、綠、藍等鮮色選擇,配合不同的家居,就更能體現這期的disappear概念。活動性對燈飾來說也是非常重要, TANGRAM地燈的造型跟PIXAR燈彼思動畫製作室的片頭動畫那盞燈很像,「頭部」可以左搖右擺,「身體」也可任意旋轉,靈活度更勝於以上幾款燈飾!
吊燈都瘦身
除了地燈,吊燈也同樣開始走幼線條和隱形路線,好像用螢光圈屈成的ONSJO吊燈其實是在透明膠圈內藏着小小的LED燈泡,設計概念來自螢火蟲來回地飛舞的樣子。赤裸裸的單燈泡吊燈亦越來越受歡迎:鳥籠形狀罩着燈泡,讓白色鐵架折射光線,有一點點懷舊的感覺,用家也可加上不傳熱燈罩作裝飾發揮創意;O10夾枱式吊燈原為枱燈,但垂釣的設計架在櫃頂、層架之上更加適合,是活動性很高的吊燈之選。德國室內設計師Nadine Fliegen和Andrea Steckner推出的手造吊燈當中,就有一款亞洲味道很濃的木珠鏈形吊燈設計,燈泡外層隔熱,電線足足有237厘米長,適合貼牆懸掛或隨意直接放在枱上。另一網上小店resurface以graffiti燈飾為主,但當中卻有幾款以經典咪身造成的吊燈,有黑白金色選擇,光線從網紋的咪頭透射出來,有點點的Disco效果非常好玩,放在CD架或音響組合旁邊最好不過。
a.
K+I(2810 0979)
b.
IKEA(3125 0888)
c.
BuyMeDesign( http://www.buymedesign.com)
d.
http://www.etsy.com/shop/minjonshop?ref=seller_info
e.
http://www.etsy.com/shop/resurface?ref=seller_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