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銀行(3988)董事長肖鋼於去年11月以「龐氏騙局」來形容資金池理財產品,今年1月,中銀監馬上展開嚴控行動,要求銀行對資金池理財產品進行限期整改,對在4月底前不能達標的銀行,銀監會將開罰單,不排除停止此類銀行的理財產品業務資格。
記者:陳新政
上述消息昨令中小型銀行股受壓,其中民生銀行(1988)A股跌4.7%。內地分析師指消息不利中小型銀行。中銀監消息指出,目前資金池操作模式已被列為銀監會2013年現場檢查重點。去年底起,中銀監及各地銀監局已對各銀行資金池產品進行數輪排查。中銀監副主席蔡鄂生指,現階段不會再針對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池出台其他規定或措施,但一定會加大檢查力度。
肖鋼指債冚債危險
他強調:「未來要做的是加大現場檢查力度……在必要的時候,該動用手段就動用手段。」中銀監態度如此強硬,是由於資金池理財產品有別於傳統的一對一理財產品,是以債券、回購、信託融資計劃、存款等投資產品滙集投資者資金,然後將資金投資於不同產品,為吸引更多資金,不少資金用於高風險產品。
中銀監一直對資金池理財產品採取不積極的監管態度,雖然多次有透過口頭提示銀行要注意風險,但不採取強硬態度。直至肖鋼於去年底提出示警,指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由於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
肖鋼進一步分析,大多數的理財產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僅為數周甚至數天;因此,在某些情況下,短期融資被投入長期專案,一旦面臨資金周轉的問題,一個簡單方法就是通過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來償還到期產品;當資金鏈斷裂,這種擊鼓傳花就沒法繼續下去。
分析:中小銀行最傷
肖鋼所言令中銀監高度重視,是由於截至去年6月份,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大概有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新增信貸也不過5萬億元。而據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統計,中國截至去年的「影子銀行」規模大概有24萬億元,相當於中國半年的GDP。
中銀監出手整治被稱為「龐氏騙局」的池金池理財產品,拖累內銀股昨全線下挫,內地分析師指消息不利中小型銀行。但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認為對內銀影響不大,「因為資金池佔內銀嘅業務比一向較少,集資額唔大,對銀行嘅資金流動性都唔存在風險。不過消息一出,當然會影響投資者對內銀嘅反應啦,但未來嘅負面因素唔大。」他認為當局會不斷加強監管資金池產品,料內銀將逐步平衡資金來源,改變集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