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拆到有獎 - 丘亦生

金融雲端:拆到有獎 - 丘亦生

潮流興分拆,尤其是酒店及物業業務,更忽然大熱,新世界(017)、鷹君(041)、合和(054)等地產商浩浩蕩蕩空群而出,一副行船爭解纜、地產我拆先,總之拆到有獎。
繼新世界打算將香港的酒店業務分拆上市外,鷹君昨日亦宣佈落實分拆三家香港酒店,股價更因此狂升至上市以來新高,這還未計上月合和已表明把香港的地產及酒店項目獨立上市的計劃。
相比起外地同期的焦點分拆交易,多集中於媒體業,如時代華納集團分拆雜誌業務、新聞集團分拆報紙業務,顯得大異其趣。
追溯上一次有大型地產業務分拆的個案,已經要數到去年1月,太古(019)以介紹上市形式分拆太古地產(1972)上市,但當時太古是情願放棄集資,來換取先行上市,如此市況令其他同類交易無以為繼。

今年分拆交易 地產居多

我簡單做了個統計,單單今年兩個多月,港股已公佈近十宗分拆交易,其中地產及酒店業務的分拆佔了四成,比例不可謂不高。不要忘記,去年全年亦只有十多宗分拆交易,而當中涉及地產業務的,大多不是告吹,像長實(001)的酒店項目Horizon Hospitality,就是還未落實,如利福(1212)及瑞安系。

股市造好 配股勝借貸

分拆地產業務變得人頭湧湧,固然因為本地的物業好價,估值特高,但亦要市況配合,長實去年原擬分拆四家香港酒店上市,最後因為市況不利,轉為逐間房拆售,搞出了雍澄軒的創意賣房點子,卻牽動了政府的神經,弄出個滿城風雨。
近期歐美日股市相繼破頂,令資金也開始到港股來尋寶,釋放了壓抑已久的分拆慾望,紛紛捕捉這個可能是加息周期啟動前僅有的時機。交易表面的理由,預留彈藥供未來發展的有之,為家族分家作安排的有之,總之各適其適。
我認為,市場還忽視了一個原因,是在股市造好下,配股相比借貸來得更划算,因為即使低息,也不可以無止境借貸的,但是發股集資,卻有不用償還的好處,兼且有利於融資結構。

超人都出手 行業見頂?

另一個常聽到的理由,是指酒店資產在獨立分拆前,會計準則規定只能以成本入賬,所以分拆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一次過反映酒店資產的價值,這對於持有酒店資產多年的公司,是一個很吸引的選項,但卻未必適用於其他的物業。
當然,對於非股東來說,最擔心的,自然是這股分拆潮,會否預示酒店及收租物業見頂,尤其是目光如炬的李超人,是最先出手的一個。我無法抹煞這構想,始終政府已進入樓市「打仗mode」,息口又只能向一個方向走,行業隨時要面對周期性低谷,現時找其他投資者分擔風險,是最起碼的管理手法吧!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