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行到南北貨 - 鄧達智

南北行到南北貨 - 鄧達智

南北行聽多了,知其歷史及相關故事甚少。香港大眾最熟悉的南北行人物大概是李碧華筆下及電影人物《胭脂扣》十二少。
英國殖民開埠後,香港地理位置獨特;北接中國大陸,朝鮮,日本,南接暹羅,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越南等安南南洋諸國。迅速成為中國內地與南洋地區轉口港,為接近碼頭方便貨物運輸,商戶選擇接近碼頭之文咸東,西街,西營盤德輔道西一帶,開設南北貨莊口,奠定南北行基礎;經營長江南北的皮革,藥材,參茸,海味,糧油,礦產,土產,絲綢,工藝,茶葉等等。香港華商擔任批發商,代理商及貨倉經營等角色;華僑則經營「南洋莊」,「暹羅莊」,「越南莊」,「緬甸莊」,「金山莊」,「東洋莊」。
經營百年至上世紀50年代,大陸解放,香港幾乎為唯一商貿往來窗口,南北百貨依賴收放,地位顯赫;80年代遊南北行見未曾發展,依然30年代樓頂極高中西南洋風格融洽商鋪羣,門前大燈籠,過節慶張燈結綵非常特色。可惜發展=破壞這條方程式自80年代中下旬插入,開始改變舊貌,自此無色無味失威失氣勢。
猶幸,南北行西營盤德輔道西一帶銷售乾貨食材食療補品百貨情況沒改,香港仍保「信得過」單位金漆招牌。方芳書中娓娓道來十分過癮;歷史故事,人物趣聞。最重要還是逐樣逐樣藥物食材介紹,從來源至質測,從食用到保存;花旗參,高麗參,鹿茸,鹿尾巴,鹿筋,靈芝,蟲草,燕窩,石斛,天麻,黃芪,黨參,田七,川貝,杞子,羅漢果,淮山,鮑魚(罐頭並乾貨),海參,花膠,魚翅,金蠔,元貝,蝦米,蝦子,陳皮,髮菜,菇類,木耳,雪耳,圓肉……一句;非常豐富!
讀過《南北貨》未必成專家,但起碼對香港這頁珍貴歷史活化石得起步認識;相信一般導遊,帶街也未必瞭解及擁有這抹見識,一般用家肯定更一知半解,一書在手,起碼走入南北行範圍開口音域肯定,得點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