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豆腐記(二) - 盧先亞

好不主席:豆腐記(二) - 盧先亞

首先解答一讀者有關昨文的疑問:「不是說豆腐餐有五道菜的嗎?怎麼只介紹四款?」這位先生確係認真,搞到好似係我出少咗個餸畀你咁滯。其實食完六塊湯豆腐之後,我深信已然掌握豆腐「真味」,同「真係」飽。
點知還有一道後上,就係野菜(亦係京都名物)天婦羅,當時已經食不知味,只記得塊「大葉」(即係紫蘇)炸得幾靚。而之前一行數眾就算未能學似其他座上日本客咁摒息靜氣、聚精凝神地各自享用料理,起碼都會低聲輕語去品評食物。可惜飲飽食醉之後,大家就開始瞎聊,咁就出事了。

被人叫人渣 好過叫支那

總之就係越傾越興奮,越講就越大聲,我當自認不諱,而各人分貝輸出,尤以我最高,亦不自覺是一回事。跟手一位歐巴桑(日文「大嬸」的音譯)店員,急腳走到我的身旁,講咗兩句,唔知係咪英文,總之唔明,不過再嚟動作配合,實在有啲日本「能劇」功架,佢將隻手慢劃半弧,再直向置於嘴前,我就恍然。有情面的說法,是示意我輕聲點,直接啲講,就是叫我最好閉嘴。來而不往非禮也,我除了以世界通行的「耍冧」手勢回敬,並反覆補上我僅懂得的日語:「sumimasen/gomenasai」,仲即刻比劃要埋單,狀似落荒而逃。
同行友人見到我一副辳樣,唔知係真心開導,定係想藉機踹上一腳,竟然同我講:「唔使咁緊張喎,你咪當自己係支那人囉。」當自己係支那人?!這明顯唔關乎我在日本境內,應以中國人定香港人身份自處的矛盾,而係一種近乎自虐的行徑。事關「支那人」,又或「強國人」之名,都是隨着這幾年中港兩地「被融合」,所造就的衝擊和衝突之下,本地民眾對內地人的貶稱。甚至我見過有網民留言:「被人叫『人渣』都好過話佢係『支那人』!」所以這麼沉重的稱謂,我又如何擔當。
其實曾幾何時,香港旅客的污名,亦不讓內地同胞的劣績。港人大聲(人辦有我)、喧鬧、無禮(入鄉不隨俗)、驚執輸(享用自助餐的食相,慘不忍睹),這些都是我們不能抹去的外遊往績。隨着社會進步,港人的質素和眼界自然提升,少出洋相。而港境之北的大國,亦在短短幾年間奮然崛起,富起來的民眾,成為全球旅業大戶。國人粗野、霸道、自私、缺德的品行亦隨之名揚四海。
過氣「強港人」又豈及新貴「強國人」,自然就給比下去。現在剩下的,可能就是我這種衰咗還是會有丁點「唔好意思」的覺悟。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