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杉木不夠老
才令蒸籠料理少了香味一環?
還是淡雅的杉木
根本不該配霸氣的和牛?」
手持一片秋田杉,猶如手握一縷幽香。
日本的名剎都是被蓊鬱的杉樹包圍,穿越老杉林蔭在老樹的一呼一吸之間,杉木的清香抹去朝拜者一身塵俗,連心靈都變得靜澄。
平安時代已盛行的摘草料理,有一道鮎魚杉板燒,用薄薄的杉木片裹着鮎魚一起烤烘,魚肉立即沾染山野間的靈氣。
日本清酒菊正宗總是帶着陣陣木香,因為山田錦米釀成的原酒被放入杉木桶中陳年,酒液在木桶中吸收了杉木的清新。
那個壽司大師不是指定要用老杉造的飯桶,好等米香與木味混成一縷幽香?
當我知道香港有家日本料理店,專程從日本訂來杉木箱,作為日本傳統蒸籠料理的器皿,將蔬菜、海鮮、和牛放在杉木箱內蒸煮時,是何等的期待。侍應端來一個大木箱時我沒嗅到那陣令人如沐春風的杉木香,跟侍應確認一下那是杉木造的嗎?他很確定的答:「是」。見他在一隻打邊爐用的鐵窩上,蓋一個有洞的鐵板後才將杉木箱壓上去,我只能期待鐵窩裏的水沸騰後發出的蒸氣,可把蘊藏在木頭深處的木香都逼引出來;可惜等到窩內的海鮮與A5和牛都熟了,一切依然沒有異樣。香氣是巧妙得只會鑽進食材裏面嗎?答案竟然是:「半點沒有。」跟用清水蒸出來的沒兩樣。
一下子勾起我對杉木香的惦念。
翻箱倒籠找出幾年前購於日本、用200年以上的秋田杉木造的飯盒。用杉木造飯盒、飯桶、酒具,江戶時期已經流行了,被稱為Magewappa「曲木工藝」,人工種植的杉木皮也可做成食器,但秋田老杉就是不一樣;一打開包裝盒,一股熟悉的清雅幽香撲面而來,秋田老杉的體香把裹着它的紙盒、發泡膠紙,連觸碰過它的手也惹來一身脫俗的味道。秋田杉上的年輪特別細膩、木紋纖幼,美得似一幅畫。親手製作這個杉木飯盒的著名工匠柴田慶信告訴我,他只會用秋田縣出品、200年以上的天然杉,老杉猶如精靈盡吸天地正氣,用過的木盒只要用清水洗擦、不下洗潔精,天然的芳香十年如一,但我還是捨不得碰它一下,連包裝也不敢棄掉。
獲獎無數被視為國寶級工匠的柴田慶信,獨愛以秋田杉做便當盒,只因擅於透氣的木材會把飯內多餘的水份吸走,而且米粒那淡淡的甘味和低調謙遜的木香正好匹配,若搭上霸氣的A5和牛真是太暴殄天物了。那場午膳最縈繞不散的是侍應下水太少,令鐵窩燒出一室焦燶味道,五個人花了4,800元,若用這筆錢買兩個柴田慶信親手做的飯盒,放粗茶淡飯已足夠每日享受秋田杉的清、靜、澄、空,讓禪意與我常在。
記者:顏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