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基金撥款】
魔術和種族共融與環保有甚麼關係?由YO Magic仁愛魔術服務團學員告訴你吧!星亮、阿柏和Wansy三位年輕人,從零學起魔術,再將魔術融入話劇,帶出社會關注的議題。三人坦言學習魔術表演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魔術的神奇超乎想像。
記者:王淑君
魔術是一項糅合多種元素的表演,表演者須配合音樂節奏和各種魔術效果,帶動氣氛和觀眾的目光。仁愛堂社區中心兩年前成立的YO Magic仁愛魔術服務團更讓魔術融入話劇,再帶出社會關心的議題,如貧富懸殊、環保和瘋狂樓價等,去年則以Colour為題的魔術話劇帶出種族共融訊息。
星亮(19歲)、阿柏(17歲)和Wansy(17歲)皆在服務團成立時加入並接觸魔術,星亮指當時被魔術的神奇效果吸引而學習,Wansy笑言初時是「想學嚟整蠱同學」,誰知一學就愛上。阿柏表示舞台魔術結合話劇,最困難是按音樂節奏的輕重安插適合的魔術,並透過表演帶出訊息,「會睇吓人哋表演同睇默劇,學吓點表達」。此外,他還要當冷面笑匠,以免影響觀眾欣賞表演。「要練習講笑話自己唔笑,係一項絕技」,阿柏繃着臉說,引得旁人哈哈大笑。他坦言過去沒責任心又怕事,現在演出機會多了,練出一副厚面皮,「就算失手都繼續笑住表演,唔怕瘀」。
Wansy也說以往不懂與同學相處,學習了魔術後即易打開話匣子,改善社交。星亮是三人中最年長的學員,在團內有機會擔當大哥哥的領袖角色,即使快要出戰公開試,也會每天抽一小時練習。「喺呢度可以學到正規嘅魔術技巧,比自己跟網上片段學好得多,而且可以借道具練習。」活動導師Duckson(26歲)任職氣球師及魔術師,指缺乏資源購買道具會限制學員學習魔術,「一種道具只學識一個技巧,一套話劇唔能夠只用一個技巧」。阿柏指他的花名是「小肥」,接觸魔術後節衣縮食買道具,笑稱已變成「魔鬼身材」,幸得服務團和導師借出道具,讓學員學得更多更好。
贊助2萬元購道具
負責活動的社工余育斌表示,服務團現時有10名學員,皆是新來港或清貧兒童,難以負擔學習課外活動的費用。他感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2萬元資助活動,聘請導師及購買魔術道具,他又表示會爭取和其他團體合作及表演機會,讓弱勢孩子也能發展個人興趣及增強自信心。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渣打銀行:447-0-667059-3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