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港人買A股欠保障

國策解碼:港人買A股欠保障

中證監放行境內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可以買A股,筆者昨日特地向深圳公安局查詢,了解到要申請開戶所需的「三證」之一(另外兩證是身份證和回鄉證),「臨時住宿登記證」並沒有居住期限要求,也不需提交工作證明;只要有租房合同、甚至酒店訂房單就可辦理。換言之,就算是並非居住在內地的港人,日後要開賬戶炒A股,難度亦不大。
中央將更多境外資金引入股市,顯示對熱錢流入的戒心已大為減少。中證監「大小通殺」,又增加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吸引機構投資者,又推「A股直通車」引散戶,種種舉措,亦是為人民幣國際化而鋪路,逐步擴大A股市場開放。

或拖慢救市節奏

不過,就算「放閘」,由於目前外滙管制仍然存在,再加上內地股市規則與香港有很大差異,香港投資者將需要一段適應期和觀察期,才能提起入市意欲,短期內難以出現大量資金湧入A股情況。需要指出的是,A股市場建設遠未完善,風高浪急,中證監與港證監會等等,有責任合力推行有關的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教育,但中證監此次的新規定,只是要求證券公司在開戶時開展宣傳培訓,投資者開戶時,只需要書面確認知曉相關風險,這對境外個人投資者的保護還是遠遠不足,看來只會拖慢新政策對A股的振奮作用。
不過,若假以時日,相信中港股市日益融合、互相影響的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香港投資者就算不想參與買A股,亦將面臨一些股市遊戲規則的改變。
舉例來說,環保概念現時炙手可熱,但本港上市的環保股份寥寥可數,而A股目前已有超過一百多間環保公司上市,板塊尋寶的空間大得多,在投資者理性選擇之下,本港環保股動不動就會雞犬皆升,容易齊齊暴升暴跌的情況,很可能會被改變。同樣的情況亦可能於軍工、航天等板塊發生。
另外,內地很多行業的龍頭其實都在內地上市,例如四大內房「萬、保、招、金」,家電股龍頭TCL、海爾和蘇寧,全都在A股上市,在A股進一步開放之下,長遠對本港資金會有一定分流作用。

記者:黃尹華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