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傷感,南三陸町以前是個生機盎然的好地方。」以前,分界線在兩年前九級大地震、大海嘯和核災侵襲日本的311那天;那天,三重災難夾擊日本東北殺了1.5萬人,另有3,000人失蹤。兩年過去,今天是311災難兩周年,人們失去至親家園傷痛未癒,災區數十縣城仍如鬼域。
等了一年又一年,全日本至今仍有31萬災民無家可歸,在臨時安置區落魄,但政府估計還要等六年甚至十年。災後兩年仍無家,只怪政府重建進度緩慢。
在岩手縣重災區陸前高田市,災後首個公屋興建項目,就直至上月才動土,市長戶羽太批評政府太官僚窒礙重建進度。結果83歲婆婆佐藤兩年來就一直住在單房臨屋,睡在紙盒上隔冷。
重建打慢板,災區生活無依,年輕人更加往外走。兩年前遭海嘯滅城的宮城縣南三陸町,年輕一代怕災難再來之餘,更為了找工謀生搬走,城鎮只剩老弱者,暮氣沉沉。
發生核災的福島縣,復元更是遙遙無期。這裏到處是有石棉、鉛和輻射污染物的瓦礫,要清理,工人既欠訓練又欠工具,若以鄰為壑更激起反彈。清理舉步維艱,當地就仍有16萬人無家可歸,年輕人因健康考慮搬到縣外避難,留在臨屋板間房的多數是老人家。
本港災後心理輔導協會過去兩年派出215名義工,先後15次前往福島縣和岩手縣探訪逾3,000戶受災居民。該會統計發現,當地大部份受災居民至少有一名至親在地震喪生,當中逾三成人有創傷後壓力症,五成人想過或試過自殺。
災區仍如死城,只靠不死的人心撐下去。「311寶寶」在災難中出生,現在兩歲了,口頭禪是要爸爸媽媽和自己一起生活。福島飯館村6,000居民撤走兩年,80歲老頭就學着用當局發來的板腦,透過網絡鏡頭看看故鄉情況,一解鄉愁。活着,就是希望。
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