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日本擺脫311陰霾? - 盧峯

國際Z世代:
日本擺脫311陰霾? - 盧峯

兩年前的3月11日下午,日本稱為三陸地區的東北部對開太平洋發生強烈地震,引發巨大海嘯橫掃沿岸多個縣市,造成近二萬人死亡。據日本警察廳上星期的最新公佈,仍有2722人被列為失蹤者,而身份未確認的死者則還有132人。更糟的是,地震海嘯導至福島第一核電站爆發僅次於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意外,洩漏大量輻射物,污染大氣、水、河流、環境。可以說,這場天災人禍引爆日本戰後最大的政治經濟危機,民主黨政府手足無措,應變無方;日本經濟不斷萎縮,找不到出路;日本國民士氣低沉,只感重建路漫漫。
兩年後災區重建工作進展仍然有限。海嘯重災區石卷市仍有不少居民住在臨時居所,興建新防波堤工作仍在拉鋸。受核災蹂躪的福島縣復原同樣緩慢,不管日本或國外遊客對前往福島旅遊都有抗拒,以縣內最著名的景點 「會津若松」市為例,過去這個地方是日本學校修業旅行的熱門地方,因為可以了解會津藩在幕府過渡至明治時的作用。但在核災後,日本其他縣市的學生都不敢來了,令這個被譽為「武士之城」的地方旅客大減七成,到今天仍未恢復。

不過,困擾日本近兩年的綜合政治經濟危機卻有逐步舒緩迹像。先是無能的民主黨政府下台,換上了具管治經驗及變得敢於創新的自民黨政府。撇開安倍晉三在對華政策上的鷹派立場,他上任後至少令日本國民較清晰知道正向甚麼方向走,至少令政府不再像救火隊那樣只懂四處撲火而無法領導國家。過去兩年政府民望長期偏低的情況更是完全扭轉,安倍政府最新的民調支持超過七成,比去年底上台時還要高,比落任的野田佳彥政府更高一大截。

最大的驚喜還在經濟上的「敗部復活」。從金融海嘯以後日本經濟乏善足陳。311更像對危重的病人來一記重鎚一般,打得日本從出口到旅遊到內需全軍盡墨。但自安倍上台實施非一般的刺激經濟措施,包括設定2%通脹目標,無限量寬,推低日圓滙價及積極財政政策等,日本經濟表現明顯有起色。先是出口企業因日圓轉弱受惠,接着上班族因加薪(切合通脹2%目標)而消費力增加,然後是外來投資開始對日本重燃興趣。最具體的指標要數日本股市。安倍上台以來,日本股市不但創下連升12周的紀錄,到上星期五日經平均指數更升破雷曼兄弟爆煲前的水平。究竟今次安倍及自民黨政府的經濟實驗能否真的把日本帶出20年的通縮困局仍是未知之數,但跟一年前或311時相比,日本經濟至少已不再是死水一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