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結業影響 私院墮胎爆滿

港中結業影響 私院墮胎爆滿

【記者陳沛冰報道】以往每年處理近6,000宗墮胎手術的港中醫院去年結業,影響本港墮胎服務。仁安醫院表示,近期該院的墮胎服務需求增加,雖然已經增加手術數目約25%,但是平均輪候時間仍然需要延長約一周。有婦產科醫生表示,輪候時間延長會令到部份病人,要由刮宮改為用藥物引產,增加併發症風險。

手術輪候平均須兩周

港中醫院每年處理的墮胎手術數量約佔全港近半,因應港中醫院結業,家計會已經將墮胎服務量,由每年2,000宗增至3,000宗,但是仍然未能填補服務需求。
現時全港只有三間私家醫院進行墮胎手術,包括仁安、養和及明德醫院。仁安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余啟文表示,該院墮胎服務需求增加,雖然已經增加手術室可進行墮胎手術的節數,由以往每月進行約160宗手術,增加至現時約200宗手術;但是手術平均輪候時間,仍然由以往少於一周,增加至現時需要一至兩周。

原本刮宮變藥物引產

余續指,由於不想進行太多墮胎手術而影響其他服務,故難以再大幅提升服務量。
養和醫院婦女健康及產科部主管陳煥堂表示,該院的墮胎手術數目輕微增加,部份醫生以往在港中醫院「掛單」做墮胎手術,現時均轉到該院。該院的病房和手術室經常爆滿,難以接收大量墮胎手術。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婦女妊娠期12周以下會用刮宮方法墮胎,12周後用藥物引產,將胎兒排出體外。手術輪候時間延長,或者會令到部份病人由妊娠10周或11周本來可刮宮,延至12周後被迫改用藥物引產,增加陰道發炎和出血風險。藥物引產需要留院一至兩天,一般費用為2萬元至3萬元,較刮宮一般只需1萬多元貴。
靳嘉仁相信會有病人因「等唔切」而到內地墮胎。早前便有一名中年女病人,在內地墮胎和進行結紮手術後盤腔發炎,需要回港求診,故提醒女士們到內地墮胎要三思。
公立醫院每年也會進行約1,000宗墮胎,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表示,公立醫院若於產檢時發現孕婦或胎兒有嚴重疾病,相關墮胎手術會於公立醫院進行。不過,暫時沒計劃增加服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