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的鄰居送給我們一株小樹苗,說不要嫌她不起眼,長大了就是梅花。梅花的雅名太大了,我把它畢恭畢敬地種在花園的中間,供養兩年後,這一株小樹苗已經長成了一叢花,我在驚喜之餘,又有兩分不解:為甚麼她沒有花香?古來的詩人每逢詠梅必然也讚嘆梅香,但我們院子裏這花兒……?
又過了一年, 才知道她是一叢「郁李」,是梅的親戚,但沒有香味,也不如梅花一樣會有一天長成一株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梅花樹。解開這個謎的,是一位插花藝術大師何老師,他送給我們一株他自己嫁接的梅花苗,品種芳名叫「華南宮粉」。原來梅花是需要嫁接的。這株梅花主枝約十來寸,旁生側枝三條,時正晚冬,她正醞釀花期,對生的葉子落得差不多了,花苞卻還青澀,看上去倍顯清高孤傲。我依着她的性子,把花盆放在陽光充沛的地方,讓土壤保持適當的乾燥,過兩日,枝幹上悄悄添了兩抹粉紅,雖然略瘦,這份意外的問候已經令人欣喜,不意一陣輕風拂面,竟然真的夾雜了梅香,還捎帶着幾首幾乎遺忘了的古詩: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這一下,倒好像冷落了先來的郁李了,但她還是有個帥氣的號:「爵梅」,如此一來,沒有香味反倒更適合她的含香不吐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