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文樂八十年代發明中文無線電通訊系統,貴為「中文無線傳訊之父」,又是三家上市公司的主席,但沉香收藏家的身份更廣為人知。他收藏逾5,000件沉香,叫世界震驚,最近一擲2,000萬於中環開設一間3,400方呎的私人博物館──皇家博物館,超過20萬件、價值以百億元計的藏品將分批展出,讓公眾免費參觀。展品包括400件緙絲織品;價值達8,000萬的棋楠木雕童子拜觀音;以及估值60億元的清雍正和田碧玉龍紋大缸。
記者:黃碧珊 攝影:黃偉傑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當有沉香樹被非法砍伐,記者就找簡文樂講解沉香,他亦樂此不疲。2011年,他舉辦的沉香展,為期約三周,只展出約500件沉香,每天也到場向參觀者親身講解,朋友見他對沉香如此鍾愛,提議他開辦沉香館作長期展覽,這次他索性開一個私人博物館,將所有收藏公開,「我有不同收藏,計劃每幾個月至半年就轉一次展品。」
早在六十年代,只有廿多歲的簡文樂已踏上收藏之路,「祖父及父親也是古董收藏家,玉器、瓷器、金銀器、印章、地圖、書畫、屏風等也是目標。」早年每當購買殘舊的古董,就被太太嫌棄,認為沒有實際用途又阻礙居住地方,所以簡文樂專揀手工精細及外形美觀的精品來收藏。除了中國的古董,由清廷「西洋畫師第一人」郎世寧繪畫、加上紀曉嵐題字、長9米多的乾隆下江南圖卷;19世紀拿破崙三世時期木櫃;以至19世紀奧地利維也納風格的鑲寶石座鐘,也是簡文樂的收藏目標。
收藏哲學 有買錯冇放過
買古物最考眼光,講究年代及真偽,但簡文樂這個聞名中外的收藏家,收藏哲學竟是有買錯冇放過,如緙絲是中國古代皇室及朝廷專用的絲織品,以通經斷緯,同時採用多種色線盤織花紋,織出來的圖案正反兩面相同,工藝要求高,一天僅能織出約一吋,「就算有一幅是現代仿製的緙絲在我面前,只要手工好、靚的,我也會買,因為編織緙絲費時,要做一幅需時逾年。」另一個原因就是隨年月增長,也會成為有價值的舊物,「以前我以為買了清末瓷器,之後發覺是民初的,但放了三、四十年,已經有百年歷史,那又是古董了!」
為辨識不同類型的古物,簡文樂結識不同專家,世界兩大拍賣行蘇富比及佳士得、大英博物館、北京故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等的專家,也曾來過鑑賞他的珍藏。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是簡文樂的表弟,兩人反而從未就古董有過交流,「為避嫌免得其他人說丁新豹乘館長之便幫我找東西,我有儲古董也沒有告訴他。」還未有私人博物館時,簡文樂將古董放滿家中,又租下多個單位及貨倉存放,其中一個約數千呎的倉就專門放參考書,「單是專門講龍袍的就有100本,中文、英文、日文也有。」他仔細閱讀過每本書,連那本書第幾頁有那張相片他都記得。
沉香鏈沾染豬肉味都知
沉香始終叫他最着迷。「近10年,研究得最多就是沉香,因為上等的沉香要數十年,甚至逾百年才成形,日本用沉香煉藥,中東油王燒沉香取其香氣,沉香越來越少。」數量減,需求殷切,沉香價格飆升,約10年前,一般沉香每克售6元,現在每克索價150元,「沉香之王」棋楠每克更高達1萬元。他經常親身飛到印尼、越南等地,購買當地各種級別的沉香,「聞得多、睇得多,才懂分辨哪些是好。」幾年前,簡文樂遺下了一條沉香珠鏈在朋友家,他取回後發覺有豬肉味,朋友告知珠鏈被一位經常接觸豬肉的人碰過。
訪問當日,他雙手共戴上四條沉香珠鏈,在家及辦公室也放有沉香,連名下現役馬匹「伽羅」,也與沉香相關,是日本人參照梵文對沉香的稱呼。玻璃櫃內每個約10厘米闊的玻璃碟有數片沉香,每個約30厘米高的玻璃樽又有數十片以上的沉香,一個落地大櫃就放滿近千片沉香,館內還有數不盡的沉香條及大型擺件,就連高約8呎的沉香樹幹也有三株,他輕鬆地說:「這麼多年來,我也沒有見過逾十株。」記者有幸一次過見到三株難得一見的沉香樹、嗅到沉香之王棋楠,以及由簡文樂親自講解,不知修得多少世的褔才有這機會。
皇家博物館
地址:中環花園道33號聖約翰大廈
網址: http://www.imperial-museum.org
備註:參觀需預約
新game出爐 ~ 快啲試下自己有無辦法上車啦!
【「樓」年運程小測試】
http://www.tomonews.net/game/hkhousing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