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br>部委改革 李克強再戰再敗 - 李平

盡論中國:
部委改革 李克強再戰再敗 - 李平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昨日公佈,雖然有成立國家海警局、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的亮點,但國務院組成部委(即「內閣」)只由27個減至25個,只減少兩個,遠少於外傳的9個,實際上只撤銷了鐵道部、合併了衞生部和計生委,顯示由李克強操刀的大部制改革再戰再敗。
五年前,李克強主持國務院機構時力推大部制,一度盛傳28個部委要裁減四分一,連同相關機構、事業單位合共要裁減逾百名部級高官。結果,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成功挑戰李克強,新建的交通運輸部未能納入鐵道部。如今,劉志軍因涉貪腐案被革職移交司法,鐵道部終於被撤銷。

部委後台太硬

國務院機構多、官員多,不只人浮於事,而且妨礙社會和市場的運作,遠遜歐美國家。中共十八大後,李克強以內定總理身份再次操刀大部制改革,以加速國務院職能轉變,最初的方案是將現有27個部委裁減至18個。按此方案,中國內閣成員仍多於德國內閣的16個、美國的15個,英國更是連首相在內只有8個內閣成員。
令人失望的是,李克強的大部制改革設想再度落空。水利部未併入農業部,科技部未併入教育部,國土資源部未分拆至環保部和住建部,監察部與審計署、人力社保部與民政部的合併計劃告吹,顯然都是受到利益集團的阻撓,且與這些部委的後台太硬有關。

其中,前總理李鵬主政十年間,水利部、水利電力部的分分合合,包括三峽工程的爭議,都在李鵬掌控之中,其子女及親信在水利、電力系統的地位不容動搖。而中共元老鄧小平長女鄧楠曾長期任職科技部,國土資源部的首任部長是去年剛卸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監察部長馬駇是總理溫家寶的親信,人社部長尹蔚民是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人馬。可以說,除非中共老人不干政,或者相關部長步劉志軍後塵,否則,李克強五年後連任總理時三戰大部制改革,仍可能第三度落敗。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