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在人大會上提及中港矛盾,指兩地交流合作時,偶爾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磨擦,並表示「香港當局處理有關問題時,需換位思考,顧及內地同胞的感受,避免傷感情」,云云。
張主任的這番話,絲毫無助於解決近期不斷加劇的中港矛盾,反而起到「火上澆油」的效果。尤其「換位思考」四個字,更深深觸怒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香港市民。
殊不知,最應該換位思考的不是我們,而恰恰應該是身居中央駐港最高位的張曉明先生。
請張主任把自己設想為一個普通的香港小市民吧:早晨你去茶餐廳,見到餐牌的價目不停地在更改;然後搭港鐵上班,無論何時,車廂內都是人頭湧湧,像沙丁魚罐頭一般水洩不通;中午你和同事一起叫外賣午膳,價格雖然不變,但份量明顯縮小;晚上你去超市購物,見到凡標示「減價」、「特價」的商品貨架均空空如也。
休息日,你帶孩子去海洋公園或迪士尼樂園,來到大門口,所見的不是「門票售罄」,便是長得看不到龍尾的購票隊伍。為了讓孩子快樂,你惟有排隊,好不容易入了場,園內同樣是人山人海,處處要輪候,時時要受氣,因為太多的人打尖,不少的人吐痰,更見有大人抱着孩子隨處便溺的現象。
你暗暗提醒自己要包容,要忍耐,「過門都是客」嘛。回到家時,你累得精疲力竭,一量體溫原來發燒達攝氏三十八度。於是你急急趕去藥房買口罩,沒想到口罩也賣光了;你坐計程車去熟悉的私人診所,誰知診所樓下的電梯大堂也是大排長龍,其中很多是來自大陸的同胞……
張主任,你說「要相互包容」,請問一個才一千平方公里住着七百萬人的彈丸之地,該如何來「包容」一個有着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領土且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
我相信,很多港人都會聽從張主任的指示也來一番「換位思考」的,不過得出的結論一定是:如果我是大陸人,一定不會來香港。
葛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