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升溫 人行料難放水

通脹升溫 人行料難放水

【本報訊】國家統計局昨公佈,內地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3.2%,高於市場預期的3%,主要受春節及冬季霧霾等季節性因素影響;該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預期,物價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相信進入3月份CPI會回落。但亦有分析認為,面對信貸長強勁及各國量寬,引發資金流入,內地通脹壓力仍在,料人行續採取偏緊的貨幣政策。
2月份CPI按年增幅3.2%,較1月份升1.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升6%,漲幅引擎包括肉禽及其制品(升5.3%)、鮮菜(升10%)、水產品(升7.7%)及鮮菓類(升3.7%)等。以環比計2月份CPI上漲1.1%。

PPI跌1.6% 產能仍過剩

除了因春節對食品消費量增加,以及冬季霧霾天氣對蔬菜交通運輸有影響外,余秋梅解釋,CPI漲幅擴大,與1、2月份對比基準不同亦有關係,今年春節在2月,去年在1月,節日過後鮮活農產品價格通常會迅速下降,故春節錯月拉低了今年1月份的同比漲幅,卻抬高了2月份同比表現。她相信,隨着春節效應消失,天氣好轉,「3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會回落」。
另外,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跌1.6%,跌幅大於市場預期的1.5%,但與1月份跌幅一樣,反映不少行業產能仍過剩,通脹全面上升機會不大。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則認為,剔除春節因素,1及2月份的平均CPI升2.6%,反映通脹壓力仍向上,雖然PPI數字下降,顯示居民消費傳導致工業生產的通脹影響溫和,但信貸增長及資金流入下,人行將續透過公開市場收緊流動性。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市場對CPI數據上升不必過慮,預計3月份將回落至3%以內。